日本歷代年號源自哪些中國古籍? 四書五經最受青睞
人皆言,日本文化深受中國古代影響。日本新年號昨日公佈,「令和」這一出自日本古典作品的年號被指首次「脫中」。那麼以往日本歷史中代表著歷任天皇紀年的年號,源自哪些中文古籍?又代表著怎樣的含義?本文略表一二。
「大化」:日本首個年號 偉大的變化
中國最早的年號是公元前140元的西漢漢武帝年號——「建元」,而日本最早的則是公元645年飛鳥時代孝德天皇的「大化」。當時皇室重新從貴族手中奪回實權,孝德天皇實施一系列改革,就是日本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大化革新」。「大化」的意思就是「偉大的改變」。
至於其出處,中文古籍有三處,一處是「四書五經」中「五經」之一的《尚書》大誥篇:「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唐代經學家孔穎達將此舉句解為「故我大為教化,勸誘我所友國君,共伐叛逆」之意。
第二處是《漢書》卷五十六:「古者修教訓之官,務以德善化民,民已大化之後,天下常亡一人之獄矣」。第三處則是《宋書》卷二十:「神武鷹揚,大化咸熙」。均有萬物翻新、開闢新章之意。
唐朝貞觀後二百年 日本亦迎來「貞觀」時代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前627-649年)在位23年,國力迅速提升,一片歌舞繁華景象,中國古代迎來盛唐的「貞觀之治」。這一時期亦是日本頻派遣唐使、向中國學習的時期。兩百年後的公元859年,日本平安時代的清和天皇繼位,他選用的年號就是「貞觀」。
「貞觀」出自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的《易經》:「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意為以正道示人:澄清天下,恢宏正道。
《詩經》多延伸「壽」字年號
上述兩個年號,分別出自《尚書》、《易經》,據日本學者統計,這也是日本年號取意最多的兩個中國古籍,至於位列第三的就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取自《詩經》相關年號的意味,多與「壽」相關。例如,1024年至28年在位的後一條天皇的「萬壽」,和1165年至66年的六條天皇的「永壽」。分別出自「萬壽無疆」和「以介眉壽,永言保之」。
明治:出自《易經》向明而治
大家熟知的明治天皇開啟日本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改革「明治維新」。「明治」二字出自《易經》之「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
「南面」象徵著皇位官爵與權力和尊嚴。「向明」則是天剛亮的時候,「向明而治」就意為天剛亮的時候,就開始處理政事,形容勤於政事。明治天皇當年選用此句作為年號,可見其重振朝綱的雄心壯志。
「百姓昭明,協和萬邦」與「地平天成」
日軍侵華戰爭發生昭和天皇在任時期,其年號「昭和」也因此廣為中國人所知。「昭和」出自《尚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是形容堯帝治下的百姓能夠明辨是非,便利於團結臨近友邦。
1989年昭和天皇駕崩,明仁天皇繼位,開啟「平成」時代。「平成」有兩個出處:《史記·五帝本紀》中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及《尚書·大禹謨》之中的「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這兩個出處都有「內外、天地能夠平和」的意思。
「令和」與中國詩詞的羈絆
今年,明仁天皇讓位皇太子德仁親王,今年5月1日開始啟用的「令和」,取自日本詩歌集《萬草集》「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此集相當於中國《詩經》的地位。為外界津津樂道的是,這是日本有史以來,年號首次引自日本文學作品。
不過有聲音指,「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受中國古詩詞影響頗深。日本文學批註書《新日本古典文學大系·萬葉集》就指,此句與東漢張衡《歸田賦》「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的意境相仿。
此外,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唐代政治家薛元超《諫蕃官仗內射生疏》也寫有「時惟令月,景淑風和,宸襟有豫,百靈胥悅」。可見「令和」與中國古典詩詞的羈絆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