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嶺南|香港大坑:雙龍出海 薪火相傳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編者按】猶記一夜火龍舞,繁花不知何是客。羊城晚報《大美嶺南》第98站帶大家一起去探秘「藏身」於國際都市繁華中的一處客家街區——香港銅鑼灣大坑。這裏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坑舞火龍」的故鄉,每年中秋節假期,迎來萬人空巷的民俗狂歡;這裏既是郭富城、鄭秀文等明星、知名人士的半山豪宅所在地,也有傳統唐樓街區「新舊相融」,化身都市尋幽打卡地……百年滄海桑田,如今的大坑已成為眾多老牌豪宅小區、公共屋邨聚集之地,與香港島「購物天堂」銅鑼灣毗鄰。

小朋友舞動小火龍。(羊城晚報)
大批市民和遊客到場觀賞。(羊城晚報)

火龍民俗傳承客家百餘年

大坑位於香港島銅鑼灣以南,倚香港中央圖書館之側,原是香港島北岸的一條客家村落,原址位於現今新村街和光明台一帶,於1900年代末被清拆,有黃、張、李等氏族居住。祖籍梅州五華的「亞洲球王」李惠堂曾定居大坑,曾任大坑坊眾福利會理事長。

香港大坑舞火龍。(羊城晚報)
9月16日至18日,舞火龍盛會連續三晚在銅鑼灣大坑舉行。(羊城晚報)
大批市民和遊客到場觀賞。(羊城晚報)

9月16日至18日,為慶祝中秋佳節,舞火龍盛會連續三晚在銅鑼灣大坑舉行,吸引大批市民和遊客到場觀賞。大坑舞火龍傳承迄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是大坑客家人為驅瘟祈福於每年中秋定期舉行的民間習俗,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已成為蜚聲國際的節日慶典。

香港大坑舞火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資料圖/羊城晚報)
大坑中秋火龍持續熱鬧三晚。(資料圖/羊城晚報)

大坑的火龍由珍珠草紮成,遍插一萬多枝長壽香,龍身分為32節,長約67米,需由300人輪流舞動。八月中秋夜,火龍在大坑蓮花宮點睛開光後,由一人舞動巨型龍珠,引領火龍飛舞翻騰,聲勢浩大地穿行大街小巷之間,火花所至之處,人山人海。巡遊持續兩個多小時,舞龍健兒們最後將火龍身上的長壽香分發給市民祈福,最後送至銅鑼灣避風塘「火龍入海」。

大坑的火龍由珍珠草紮成,遍插一萬多枝長壽香。(羊城晚報)

慶典現場由小朋友組成的舞龍隊格外引人注目,小朋友舞動小火龍,與大火龍交相輝映,象徵著舞火龍的習俗薪火相傳。

小朋友舞動小火龍。(羊城晚報)
由小朋友組成的舞火龍隊象徵著薪火相傳。(羊城晚報)
祥和的中秋氛圍。(資料圖/羊城晚報)

位於書館街12號的大坑火龍文化館,是一幢三級歷史建築,始建於清末1909年,初為「孔聖義學」校舍,二戰期間遭損毀;後於1949年由大坑坊眾福利會籌款重建,先後作為教育機構、藝術團體辦學用所;2013年被特區政府納入活化歷史建築計劃,2019年開始建設,2022年正式啟用為大坑火龍文化館,成為香港首個歷史建築活化與非遺項目相結合的展館。

文化館的展示廳里,「起龍」陣式的微縮模型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大坑舞火龍的精彩瞬間,循環播放的客家村演變歷史、舞火龍傳承紀錄片讓參觀者了解大坑的前世今生;還可選購火龍文創紀念品、體驗客家主題餐廳美食等。

小店林立述說「都市童話」

除去舞火龍三天的熱鬧,平日裏的大坑是另一番景象。與繁華喧囂的銅鑼灣街頭僅僅幾條街之隔,大坑卻自成靜謐悠閒的一隅天地。許多唐樓首層沿街鋪面,經營著各式冰室餐廳、精品咖啡館,可以喝杯港式奶茶,點一份餐蛋面、豬扒等下午茶簡餐,也可以嘗到土耳其、韓國等各國風味美食;逛累了,在街邊某家咖啡店坐下,喝杯特色咖啡,看看古樸的街景。

靜謐悠閒的大坑。(羊城晚報)
唐樓首層沿街鋪面經營着各式冰室餐廳、精品咖啡館。(羊城晚報)
三五好友打卡街角小店。(羊城晚報)

大坑街區裏的「車房一條街」,有大大小小的車房(汽車維修店),專業提供豪車、電單車(摩托車)等的維修保養,為老街區增添潮酷的元素。原來,大坑歷史上曾是汽車維修業集中地,最高峰時車房多至90間。

大坑沒有綜合商場,因此街區裏有不少小店經營著日用雜貨,或可以淘到各類充滿舊日情懷的物件。比如浣紗街邊的「金社」五金行,涵蓋各種復古有趣的工具零件,貨品來自日本、歐美等各國,即便生活中毫不起眼但有重要功能的物件都能從中找到。也有不少由歷史建築活化保育的藝術空間,一扇窗戶也可以變身為藝術櫥窗,成為熱門的文藝青年打卡點。

小店極具特色的裝飾。(羊城晚報)
一扇窗戶也可以變身為藝術櫥窗。(羊城晚報)

徜徉於大坑,街邊人家和巷道兩旁隨處可見不少盆栽植物,整齊地擺在門口牆邊,一旁還有些椅子凳子,令人心生安逸之感。當地人說,這是客家人保留下來的生活習性:街坊鄰居彼此相識,大家路過,有空的話可以坐下聊兩句、歇歇腳。對於路人和遊客來說,如此一種都市裏的鄰里氛圍,在香港其他老街區卻是少見。

香港大坑,安靜地向到訪者述說一個個久遠的「都市童話」。

大坑,讓人心生寧靜。(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