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求職|讀社會科學 畢業有哪些出路?搵工未算難 最難在…
這幾天在《香港01》港聞/深度報道版看到《社科發展》系列。半宅職薯作為社會科學畢業生,想從學生角度分析社會科學畢業,是不是真的如坊間所講,須要「乞食」。
我的學習切入點是理科
我的學士學位主修通訊科技,屬於理科。但其實在報讀那一刻,我已經知道我未必會在這方面發展。但 19 歲那一年的我,對於科技充滿好奇,很希望知道當中的原理和操作,於是便揀了這一科去滿足求知慾。
相關文章:不懂把握機會?不知儲錢重要?現實狀況是年輕人在今天可怎上進…
我不知道通訊科技是否屬於專科,但起碼是某類型工作的基本要求,可說是事業的一個切入點。由於是兼讀進修,我前前後後,斷斷續續,用了多年才完成學位課程。
我還記得課程中有一科是「嶄新科技」,在課堂中老師和同學一起討論幻想「3G」通訊技術有甚麼應用方式。你沒有看錯,是「3G」,不是現在已經流行的「5G」。
在這個通訊科技學位畢業那一刻,我已經意識到在理科的世界,一代新人勝舊人,長江後浪推前浪的道理:艱苦所學快速過時,持續學習通常也只能趕上時代,卻難以超越別人。而隨著年齡漸長,必然越追越辛苦。
甚麼科目才是香醇的紅酒?
在二十幾歲畢業那一年,我已經擔任了一段日子管理工作。我開始意識到,掌握社會規則、決策能力、洞察力,就好像紅酒一樣,越久越香醇。
於是,我考了若干和軟技巧相關的資格:註冊調解員資格、企業培訓師資格、身心語言程式學導師資格。這些軟技巧,和人生經歷和所見所聞融為一體,不斷發酵,自我增進,放得越久越香醇。
相關文章:是年輕人不濟還是老細思想停滯?上司要求放工都回訊息只代表他…
下一步,是修讀社會科學
既然在工作上主要是管理,落手落腳的技術問題有下屬去負責,我需要更高的思考能力和決策能力,而了解這個世界怎樣運作,是學習的切入點。
於是我報讀了香港科技大學,沒有主修科目的社會科學碩士。在這兩年的兼讀學習中,我意識到我是何等的無知,世界是何等的大。課程培養了我的批判性思維,也讓我有能力看出種種問題。但欠缺的,是紮實的解決問題能力。
在畢業的那一刻,其實我心裏面有一種不安:我是這樣的無知,如果我日後有問題想不通的話,應該找誰人幫助我呢?
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我對研究是怎樣一番滋味產生了莫大好奇。於是我繼續在科大修讀社會科學 MPhil,以滿足我的求知慾。
我發覺修讀研究型碩士難度比想像中高很多,更嚴謹的要求需要我花多更多努力和腦汁。但就在這些年間,我不知不覺進步了:既然學會了如何研究,便再也不用擔心有想不通的問題。完成學習之後,我自己也感受得到思考能力進步了很多。
相關文章:成長|死做爛做只令你持續庸碌 前5%職場精英都有這20個做事習慣
非自然科學知識的缺點
然而,我不是想吹捧自己所修讀的科系,卻更想在這裏指出非自然科學知識的缺點:資料搜習的缺憾。
修讀社會科學,很容易會令人覺得世界不公。我個人理解的原因是,社會科學研究資料主要來自數據以及訪談。至於甚麼人最樂意讓你研究呢?往往就是那些最被社會遺棄,需要幫助的一群。結果,研究員在過程中也受到感染,產生社會不公的印象。
我認為商科也存在類似問題。我不想質疑商業機構公佈的數據,但我確信數據不如表面的簡單。至於研究訪談,談的都是商業機密,又有哪位商界重要人物願意和你分享商業秘密呢?
社會科學新畢業生難以切入社會
我明白到絕大多數社會科學畢業生和我的情況不一樣,我是先有事業,後再求取知識;年輕人是先有知識,然後才尋找實踐機會。
就此而言,專科畢業生的社會切入點是明確的:讀那一科,便從事那一行。
在沒有落手落腳經驗,沒有甚麼人生經驗,沒有管理下屬經驗的情況下,社會科學畢業生究竟如何切入社會呢?這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
相關文章:世代差異|95後湧現掀職場文化衝突?年輕人不求升職、安穩有原因
要切入社會,也不是無辦法
在這裏不談學術的路。社會科學畢業生其實可以選擇不同的 Management Trainee(MT)工作。MT 工作的面試方式其實萬變不離其宗,亦有方法去準備。
如果有人問,我讀的是社會科學,又不是商科,怎樣投身商業社會的 MT 工作呢?那麼我會回答:高等教育的寶貴之處在於自學能力,在大學幾年時間,難道擠不出時間去圖書館看商業書籍,沒空參加各式各樣的講座?
再者,社會科學學是可以令人智慧不斷發酵的一門學科。要是新畢業後找不到 MT 工作而要當一個小薯,也不代表是學習的終結。你一樣可以邊做邊學,爭取上司認同,向上發展的。
終生學習
我未修讀過商科主修科,但作為一個小商人,我閒時也會閱讀市場學,數碼營銷相關書籍。社會科學是一套思想框架,讓你知道世界如何運作。但這框架需要材料去填滿,大量閱讀,參加各式各樣的講座,會是令自己「周身刀」的一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