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太多to-do list越跟越氣餒? 5個分配時間建議助準時收工

撰文:經理人
出版:更新:

很多書籍或文章,都會教你制定一套完美的行程表,將你的一天發揮到最大值、開啟超高效率。事實上,並沒有一套所有人都適用的「完美」行程表,每個人在不同項目上的產能跟時間管理都各有優缺點,適用 A 的行程表放到 B 身上可能是場災難。
與其套用一個公式,不如用對方法,自組一套專屬行程。《Fast Company》雜誌網站提供了5種安排行程的好方法,你可以馬上來試試!

點擊下圖看清5個時間管理大法!

+15

1. 時間框架法

先規劃好明天要做的事、哪個時段要做哪件事、花多久時間完成,等你釐清好每件待辦事項的時間軸後,再將它們列入行程表中,隔天依照時程按步就班,就不會拖拖拉拉做不完。

時間軸裏又分兩種區段, 一部分是你必須盡全力、專注思考的行程 ,例如下一季的產品規畫或擬訂重要專案文件等; 另一部分是你可以被打擾的時段 ,這時你可以處理email或參加一些臨時會議。

【優點】比起只列出 To-Do-List ,時間框架法多了一點強制性,對於具時效性的任務,更有提醒與督促的效果。搞清楚甚麼時候該做甚麼事、該放幾分心力,才能在對的時間、專注做對的事。

相關文章:凡事都要問、做事冇交帶 7個特徵看出你是否職場巨嬰|自我管理

+11

2. 大事法則

與其洋洋灑灑列出一大堆要做的事,不如聚焦在一件必做的重要大事,並且努力完成它。大事法則的做法是,事先確定1~3件絕對必要的任務,然後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別誤會,這並不是要你一天只做3件事,而是搞定大事再來做小事,千萬別做了10件小事,結果反而忽略最重要的任務。

【優點】密密麻麻、長到天邊的To-Do-List ,容易讓人失去方向感、覺得心慌。大事法則能幫助自己在着手工作前,靜下心思考,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事。最多列出 3 點的原則,精準扼要,也避免高昂鬥志,被一張看不到盡頭的待辦事項熄火。

相關文章:工作壓力大無礙享受人生? 了解育成幸福的10個元素|自我管理

+20

3. 番茄鐘工作法

1980 年由義大利人弗朗切斯科.奇里洛( Francesco Cirillo)創立的番茄鐘工作法,是現今很流行的時間管理技巧,以下是番茄鐘工作法的技巧:

- 選定一項任務
- 時鐘設定倒數 25 分鐘
- 努力投入任務,直到鈴聲響起
- 短暫休息 5 分鐘
- 重新開始
- 每經歷 4 組循環,就休息 15 ~ 30 分鐘

【優點】這個技巧的好處在於,因為有 25 分鐘時間壓力,你會比平常更專注,但緊繃之餘又獲得5分鐘或15~30分鐘的放鬆機會,可平衡你的工作辛勞。

相關文章:不放棄友誼?人工月月清? 9件事成長後或感後悔|自我管理

+13

4. 90分鐘專注法

你是否有留意過自己專注度的規律呢?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資深講師、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講師羅伯.波岑(Robert Pozen)建議,每隔75~90分鐘休息一下,有助於集中注意力並完成大量的工作。波岑指出,「我們研究過專業音樂家,他們在這段時間練習時效率最高。」此外,波岑說,工作75~90分鐘利用了大腦的兩種模式:學習或聚焦和整合。「當人們完成任務然後休息一下,有助於大腦整合訊息。」

【優點】人體的專注度是有區間的,每到高峰期精神會特別好,思考鋒利,但過了高峰期,效率就會遞減。因此,找出一天內最有效率的90分鐘工作,處理最棘手的事,接着再休息20~30分鐘,你會發現你的產值大大提升。

相關閱讀:【Home Office】不懂世故易成被裁員對象 令老細加形象分要靠4招

5. 多階段睡眠法則

這是一種相對特別的時間管理法,只適用於少數人。大多數人每天需要7~8小時的連續睡眠,多階段睡眠法則(polyphasic sleep schedules)指的是,將睡眠拆解為多個短階段,減少整體睡眠量而增加整體工作效率。

較有名的多階段睡眠實踐者是,美國建築師、發明家和哲學家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在一天當中,他工作幾個小時然後小睡一會,醒後接着工作,他實現了高效率生活。

【提醒】睡眠醫師提醒,每個人狀況不同,一個人可能適合多階段睡眠,其他人可能因為睏倦撞壞了他們的汽車。在不確定身心反應前,要避免開車、操作重大機械等攸關人身安全的事項。

以上5種法則供你參考,你可以嘗試依單一方法或混搭各法則制定行程表,無論如何,這套行程表都要合乎你的工作模式和生活習慣,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