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本土動畫】事業沒更上一層 細菌大王之父︰謝謝你記得它們
從會考畢業投身台灣動畫公司,再到新藝城製作電影動畫,在香港電台擔任製作助理是黃玉成(成哥)的第3份工作。經歷菲林、video及digital三朝洗禮,動畫界的天翻地覆在成哥口中道來只餘一份淡然。時代的變遷,個人的追求,回首——也無風雨也無晴。
「數碼化是個很現實的轉變」
完成兩集「細菌大王」後,港台美術部的2D動畫工作已日漸減少,取而代之是3D動畫的興起,當時30來歲的成哥要趕上新時代。「美術部是港台第一批進行數碼化的部門,當時買了做3D動畫的器材,也開始籌組數碼製作部門,整個美術部都在變。」因著倉頡打字快,因此在學習電腦繪圖之餘,成哥也幫忙做動畫的中文字幕。直言較擅長手繪的他,眼看2D動畫江河日下,淡然中滲透無奈,「數碼化是個很現實的轉變,許多動畫師轉不了身,離開的離開,轉行的轉行。從傳統過渡到今天的動畫師數得出只有幾人。」
數碼化除帶來工作模式的轉變,亦加快了工作節奏。在資訊未完全流通的年代,參考資料不易找,成哥最享受做資料搜集的工序。「舊日同事都有這樣的習慣:放工四圍『八』,逛街看見得意的公仔便買回來,有新物料又弄來試著玩;現在都不同了,資料一search便有,工作講求即時。好比一個動作,從前有較多時間思考和嘗試怎樣設計,但現在要求快,許多東西可以duplicate,網上有許多現成素材可以下載,沒人再鼓勵你花時間思考。」
40年創作感言:盡善盡美永遠交唔到貨
創作總是美好,現實總是裙甩褲跌——這是記者作為deadline fighter的寫照。成哥歷年fight過的deadline比記者多,對完美有一套處理方法:「人會不停改變:見識會增長、要求會提高,我每次重看自己畫的東西都會想修改。想盡善盡美的話,先交好基本的,交完再改,否則永遠只會停留在第一步。」
細菌「育成」花絮
「人一世物一世,出去試下啦」
24年的製作助理生涯,成哥不是沒想過離開,而這「離開」,是為著跳入更大的池塘。90年代中,徐克籌組班底拍攝《倩女幽魂》動畫版《小倩》,一直想一試身手的成哥磨拳擦掌——年輕的時候,見一座山就想翻過去看山後風光——電影中的歐陽峰如是,現實中的成哥亦如是。早在加入港台前,成哥已參加由火鳥電影會(ifva前身)舉辦的「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每個人,都必然走過一段渴望證明自己的路。
可惜,或如大多數人一樣,一份熱情的堅持最後往往會受旁人的左右而消磨。「他們說:『阿成,你不要走呀,電影拍完就散band,留在這裏可以一直畫下去。』」最現實的考慮,硬生生壓下了最怦然心動的電影夢。
新版細菌明年曝光
因著朋友的朋友曾在港台見過細菌們的真身,四周打聽後,透過港台公關的協助,記者才有幸接觸到成哥。需知童年時的教育電視片末並無製作人員名單,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出自何人之手,時日一過便成歷史謎團。事有湊巧,採訪當日桌上其實另有一批新造細菌,原來它們是為衞生署拍攝新一輯宣傳短片的全新角色。短片將以泥膠動畫奉勸巿民勿亂服抗生素,並擬定於明年年頭於公營診所播放。成哥直言板斧放下廿多年,再施故技「覺得好辛苦」:「今次的公仔加入關節,結構複雜了,但動作比從前靈活得多,做得返也算對自己有交代了。」
20多歲時為證明實力而參加動畫比賽,每天放工撲回家中畫畫,周六畫到通宵達旦借翌日補眠;30多歲的當口,仍保持螫伏姿態欲往外闖。與成哥聊了2小時,任他語氣再溫和淡泊,背後還是有一定的「熱度」。縱然當日參加的短片比賽沒獲獎,動畫《小倩》亦沒拍成,人生沒飛得很高很遠,但他能一輩子沉醉在鍾愛的事業上,從另一緯度觀看,已然綻放。離開美術部時,成哥與記者作別:「謝謝你,謝謝你還記得它們。」這個「你」其實不只是記者,還是收看細菌長大,視它們為童年回憶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