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嘆放工後就在耍廢!「生活達人」即列33種娛樂尋找「成就感」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許多上班族工作忙碌,下班回家後往往已經晚上7、8點,沒有心思再去安排休閒活動,只想躺在床上耍廢。一名從事科技業的網民表示,他對工作沒有熱沈,每天就依照上司要求做事,下班後只有吃飯耍廢,生活很乏味,沒有目標和動力,感嘆「人生好像就這樣了」,並詢問網民如何改善這種生活型態。貼文曝光後引發討論,有人勸他培養興趣、開拓交友圈等,還釣出「生活達人」洋洋灑灑分享33種休閒活動,讓其他人大讚超實用。

有網民列出33項休閒娛樂項目讓事主參考。(Canva)

一名網民在Dcard發文表示,他在研究所學生時期沒有培養甚麼休閒愛好,一心一意只想趕快畢業,直到出社會進入職場,才發現生活重心只有工作,每天下班回到家也只剩吃飯、耍廢、睡覺,對生活沒有熱情和動力,「日子一天過一天,好像沒有盡頭,對工作也沒甚麼熱忱,老闆要我幹嘛就幹嘛,也沒有特別有壓力,薪水也領得還行,但就是覺得日子少了一點甚麼」。

該名網民感嘆,他有想過是否要培養一點興趣,否則日子一天天過下去很沒有動力,並詢問其他從事科技業的網民,應如何改善這種生活型態。

相關文章:女生每天只工作4小時 人工低但生活輕鬆 嘆親友不懂她躺平心願

+8

貼文曝光引發網民共鳴,不少人留言建議事主可以培養興趣、學習技能或拓展交友圈來充實生活:

.「我懂這個心情,人生都被工作綁住,而且想到要幹一輩子就心累。建議找一些興趣或目標來支撐,會讓生活更有希望一點」
.「培養興趣,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中找到快樂,買個PS5打電動、健身、爬山、學畫畫或其他東西、聽講座等等,有好多東西可以培養」
.「這是凡爾賽式煩惱,建議你可以找另一半來滋潤你的生活」

還有網民洋洋灑灑條列出33種娛樂休閒活動,也解釋執行這些活動都有挑戰,但透過自己努力達成目標時,會非常有成就感,「我跟朋友在從事休閒活動時很常進入心流狀態,時間就咻一下的不見了」。其他人一看紛紛留言狂讚超實用,「妳好用心」、「妳是生活達人!」、「推!筆記起來」。

以下是該網友列出的33種興趣:

1.烹飪:自己做的食物很有成就感,也會記錄下食譜
2.花藝:插花擺飾和種一個自己的小花園
3.縫紉:到處都找不到自己喜歡的衣服,那就自己做吧
4.音樂:小提琴、鋼琴、貝斯、唱歌都有,這個興趣很廣泛,可以古典也可搖滾
5.語言:日文、韓文、希伯來語、西班牙文各種挑戰,學習一門語言超花時間的
6.遊戲:現在遊戲也很多且多元,闖關、養成、競技都很有趣
7.攝影:尋找漂亮的景、思考構圖最終拍出成品修圖,美美的照片心情好
8.古董和玉:假日去古董店或玉市尋寶,也能跟志同道合的分享這些東西的價值

9.歷史:窺探過去的痕跡總有盡頭,但有人看完台灣史就跑去研究他國歷史了
10.養寵物:貓貓狗狗的療癒程度,我想大家都知道
11.看電影:恐怖片、動作片、喜劇片等等,太多選擇了,根本看不完
12.閱讀:全台到處都有圖書館,放假好去處
13.逛街:總會有需要買買買的時候,平常逛逛可以想一下自己缺些甚麼
14.運動:健身房、皮拉提斯、爬山、打球等等,流汗就是舒服
15.看動漫:許多動漫其實都有很深的含義在裏頭,研究作者想表達的事物,其實是件很有趣的事,這邊私心推薦自己內心的神作第一名《進擊的巨人》
16.散步:習慣了交通工具的便利,反而渴望用自己的雙腳走遍大地

17.看展覽:如果在台北的話更好了,展覽超多,南部表示羨慕
18.音樂會:國家兩廳院、國家歌劇院、衛武營藝文中心,北中南都有好去處
19.騎車和開車:不是指山道猴的飆車,是騎車開車到一個地方吹吹風然後回家,或是要安排其他行程也可以
20.露營和野餐:一個是到大自然中享受芬多精,一個是在城市中找尋芬多精,都很陶冶
21.逛市集:可以感受到很多人情味
22.探店: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探,找到心儀的就存起來
23.學習新技能:遊艇駕照、救護員證照等等各類生活中能使用的
24.跑咖啡廳:享受溫馨的氛圍,一個下午就不見了

25.旅遊:到處踩點,欣賞風景
26.書法:究極地把一個字寫到好
27.跳舞:各類舞風都可以嘗試
28.桌遊和劇本殺:頭腦競技,無腦遊玩,看你喜歡哪一個
29.哲學:思考許多問題,像是人為甚麼是人、生存的意義這些
30.發呆:Niksen(意指不做任何事)放空的休息人人都該有
31.畫畫:畫出腦袋中的想像,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實體
32.寫作:把生活點滴記錄下,日記也是一種寫作
33.雕刻:撿木頭回家自己塑型(需注意法規,不要不小心觸法)

【延伸閱讀,更多打工仔辦公室見聞】

成長|怎麼今天變成廢人了?6個消極跡象 代表你沒好好地過生活

+12

裁員|遭解僱後身體驚現4大轉變!打工仔感嘆:這就是我要的生活

+11

延伸閱讀:

長很醜不錄用?她面試遭老闆當眾狂酸 網怒轟:素質有夠爛

面試秒錄取都屎缺? 過來人教「1招」判斷:觀察很重要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