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總在懲罰追夢者?殘酷但現實:你不是沒能力,是沒有「資格」

撰文:半宅職薯
出版:更新:

記得有一次參加一位城中名人講座,在觀眾發問時段,有一位年輕人問講者有甚麼說話給年人?講者答:「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台下立即一片掌聲。

那一刻的半宅職薯,覺得這個答案有一點問題,但一時間在腦海又整理不出來。事隔一段日子,我終於理順想法,質疑這個社會是不是一個懲罰追夢者的地方。

識人好過識字

這裏說的「識人」,是和主事者或決策者有關係。我在社會打滾的這些年頭,嚐過無數次被拒絕和冷待,也見過和我年紀和水準差不多的人,在同一場合受到熱情對待。

是我水準不夠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這樣認為。

於是,我不斷學習增值自己。而到最後,我仍然是被冷待。夜闌人靜,偶爾反思:無論我怎麼做,我都是外人,我和那些上等人沒有共同回憶,不屬於同一個關係網。原來「識人」不是指認識一個人,而是指處於同一關係網。

舉個例子:同一個比賽,不「識人」的,只能報名當一個參賽者,和其他參賽者拼過你死我亡;「識人」的,直接擔當評判或者特別嘉賓,從一個高維度俯視這班掙扎求存的人。

相關文章:投身IT月薪理想 父母一原因要求他降薪做老師 事主嘆挫折感爆棚

+7

跟遊戲規則更「襟撈」

一直都在追逐夢想的我,常常想如何做好一件事。但後來我聽到另一個說法:「如果一個人做得太好,會間接突出其他同輩過去的馬虎;你能力太高,會對其他人構成威脅,打亂整體秩序。」

原來,一個人做事,不應該是滿足他的夢想,而是滿足維持其他人的利益。除非,你是單人匹馬與自己比較,否則便要學懂社會大染缸的遊戲規則。

社會懲罰追夢的人

回到文章開首,那位講者叫年青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認為也是一種語言藝術。年少無知,熱血的人都會單純的追尋夢想,卻不知道社會有時會懲罰追夢的人。

代入這位講者角度,他需要的是甚麼?可能是成為萬人迷,成為年輕人偶像。如果他對年輕人說:「理想,是要經歷很多很多不理想,才有機會達到。」這樣的負面說話,只會令入世未深的年青人感到無比抑鬱。所以與其做一個衰人,倒不如散播正能量,反正自己又不是這些年青人的父母,不會收到年青人的家用。

結語

寫到這裏,我亦應該反思:究竟是我自以為擁有天賦值得人欣賞,還是我孤芳自賞,脫離現實的以為自己了不起,把自己的失敗怪罪於社會懲罰夢想?

如果你想實現夢想,你的夢想須要和你的上游人士和下游人士對準,不損害他人的利益,不影響整體秩序。那麼,這個經過調整的夢想,還是你的夢想嗎?這個,留待大家去思考。

【延伸閱讀,更多打工仔職場見聞】

解僱|究竟發生過甚麼事?她入職10天落力工作 竟惹老細不滿被炒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