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不穩,來自中東國家的難民持續湧往世界不同地區逃避戰亂。東歐國家塞爾維亞是其中一個難民進入西歐的必經國家。難民經希臘進入歐洲後,一般會越過馬其頓進入塞爾維亞、再經塞爾維亞進入匈牙利、最終抵達德國或再前往其他西歐國家。跟據聯合國難民署於 2017 年一月發布資料,目前約有7,000名難民滯留在塞爾維亞,其中1,500人流離失所,部份人滯留于貝爾格萊德,或在塞爾維亞與匈牙利邊境露宿。今年一月,塞爾維亞的平均温度徘徊於正3度與負3度之間,無家可歸的難民必須找尋一片瓦遮頭才能存活。部份難民選擇以貝爾格萊德的貨倉為「家」。但這些貨倉無水無電,難民只靠在室內燃燒可燃物品生火取暖。他們有時會燃燒塑膠生火,但塑膠會釋出有毒物質,加上倉庫的空氣不流通,不少住在倉庫的難民患上呼吸道疾病。貨倉的衛生環境十分惡劣,在缺乏食水情況下,連洗澡亦變得奢侈。美聯社攝影記者 Muhammed Muheisen 關注難民議題,繼一月在希臘難民營拍攝難民後,他於塞爾維亞難民聚居的貨倉亦拍攝了一輯圖片故事,讓讀者在寒冬之中亦不會忘記正在漆黑中尋找出路的難民。攝影: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撰文:樊素心
無家可歸、正在尋找出路的難民滯留在塞爾維亞,嚴寒之下唯有棲身於貝爾格萊德的倉庫之中。美聯社攝影記者Muhammed Muheisen於1月30日在貝爾格萊德的其中一個倉庫採訪,拍下這輯圖片故事。(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 今年一月,塞爾維亞的平均温度徘徊於正3度與負3度之間,無家可歸的難民必須找尋一片瓦遮頭才能存活。部份難民選擇以貝爾格萊德的貨倉為「家」。但這些貨倉無水無電,難民只靠在室內燃燒可燃物品生火取暖。(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 難民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一棟廢棄的倉庫中睡覺。(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 倉庫的外牆被噴上「請不要忘記我們」、「我們想上學」、「我們愛美國、英國、德國」的字句。(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 貨倉的衛生環境十分惡劣,在缺乏食水情況下,連洗澡亦變得奢侈。圖中的難民在倉庫中為對方洗頭。(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 圖中的難民來自阿富汗,他在貝爾格萊德一所倉庫中休息。(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 幾位來自阿富汗的難民在倉庫外用僅有的水源洗手。東歐國家塞爾維亞是其中一個難民進入西歐的必經國家。難民經希臘進入歐洲後,一般會越過馬其頓進入塞爾維亞、再經塞爾維亞進入匈牙利、最終抵達德國或再前往其他西歐國家。(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 倉庫的衛生環境惡劣,但對於無家可歸的難民,在嚴寒中能夠有厚被和瓦遮頭總比露宿街頭好。(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 無處容身的難民在倉庫門外喂鴿子打發時間。(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 難民透過一片小窗戶眺望倉庫外的景色。(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 難民在倉庫中生火煮番茄作食糧。(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 數名來自阿富汗的難民在倉庫中圍著火爐聊天取暖。(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 倉庫的空氣不流通,加上難民有時會燃燒塑膠生火,但塑膠會釋出有毒物質,不少人因吸入有毒的煙霧而患上呼吸道疾病。(Muhammed Muheisen/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