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映戲】玩轉極樂園・窺探亡靈節之生死意味

撰文:盧詠詩
出版:更新:

去年上映的動畫《玩轉極樂園》(COCO)或許曾令你用掉半包紙巾,步出戲院仍久久未能平復心情,原因除了主角與親人的感情線觸動心靈,大概還因為電影帶領我們探究生與死的哲學性問題。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有如清明節,卻又截然不同的節日——亡靈節(The Day of the Dead);前者旨在哀悼逝者,後者着重慎終追遠。源於墨西哥的亡靈節其實更像是中國的盂蘭節,於亡靈節當天人們會舉行重大的慶典,迎接「回到」人間的親友,欣喜若狂,不帶半分悲傷。兩個節日看似雷同,其實是看待死亡全然不同的兩種方式,更可見東西文化之差異。若然看懂了箇中意義,在步出戲院之時你會發現,眼淚並沒有白流。

墨西哥「盂蘭節」

對於普遍人而言,死亡就是永遠消失,再也不復存在;所謂死後的世界如天堂地獄,都是我們想象出來慰藉一下那種不捨。然而轉念一想,或許死亡帶走的只是軀體,靈魂永存於生者的心中,與活着無異。亡靈節正是由這種信念所構成,每年11月1日和2日,在世的人會大肆慶祝、於晚上舉行狂歡舞會,只因他們認爲,當逝去的親友「回來」時,氣氛應該熱鬧歡騰,而非沉痛哀悼。

生死交纏

亡靈節的其中一大元素就是祭壇,概念大概有如中國的祖先靈位,猶如一個供生者與逝者「對話」的渠道,當然這種「對話」只是單方面的。而電影中的亡靈節當然亦有祭壇的存在,只要亡靈仍被在生的人供奉着,那麽它就不會消失,不會像中國形容鬼魂「灰飛煙滅」那種概念,而可以得到「永生」。然而電影更加入了另一設定,除了祖先需得親友供奉,誤入亡靈世界的主角Miguel則需要祖先的祝福方得以回到人間;這種生與死的環環相扣是十分有趣的,亦可見導演希望帶出的生死議題。

觀看《玩轉極樂園》及亡靈節紋身:

+9

靈魂之死

「Many people die at twenty five and aren't buried until they are seventy five. 」 這句諺語道出了死亡其實分很多種,而有一種,是靈魂之死。人類最常犯的錯就是將前人之過不加思索地加諸到後人身上,Miguel因其祖先的悲劇而從小被禁止接觸音樂,可憐抱着一個音樂夢的他只能屈服於長輩的絕對權威之下。不止在生時受到制肘,即便到了靈界,還是得以不再接觸音樂作為回到人間的條件,這種對夢想的扼殺,其實比肉體之死更可悲。

不論東方西方,自古皆有其對逝者的悼念方式,説到底都是出於無盡的不捨,相信親友仍然存在於某處,總比接受他們永遠消失來得容易。究竟生存是甚麽,死亡又是甚麼?筆者相信電影想告訴我們的是,兩者的意義在於我們的態度;若生而沒有靈魂,死卻永存心中,那麽生或死或許已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