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筆云】LESS HUNTER.以「侘寂」探索手刺之奧義
粗糙殘破的家具、天然之食物素材、遠離塵世的價值觀、老舊凋零的落葉,以及極致簡約的產品設計,以上所說明的事物與狀態, 正正講述着一種由大和民族引伸而成的美學思想——「侘寂」(WABI-SABI)。禪學思想家鈴木大拙曾言:「不完整的形式與擁有缺陷的事物會更能表達內在精神,因過於完美的形式會容易使人將注意力投放於形式本身,卻忽視了內部的真實。」本地刺青師LESSHUNTER同樣受其思想啟蒙,他一直延用那反樸歸真之手刺技藝,試圖抗衝世俗所追求的「進步」及「完美」主義,重新沉醉於「TATAU」年代之刺青氛圍之中。
攝影:龔嘉盛
重遊刺青史‧手刺之年代
「一點一點地着墨,比紋身機所花上的時間更長,但如要真切洞察最原始的刺青藝術,確實只有手刺才能帶你重遊歷史的軌跡。」
要了解不完美,也許比理解完美更困難。時代進步,世人習慣以絕對「完美」之價值觀作為批判每件事物的準則,然而LESTER卻擁有背道而馳之想法。「雖然無法控制每位客人如何看待美的取態,但每次與他們進行傾談時,也嘗試讓其了解設計本身的意義,不應只着眼於外在觀感上。」手刺而成的效果比刺青機較為粗糙,前者之痊癒能力卻比後者快;一勾一勒比電動機落針的準繩度可能略有偏差,可是手刺所產生的痛楚卻比機器減輕一半。「所有事物也有瑕疵,也有兩體,視乎我們如何看待缺陷內本有的細節與特質。」LESTER僅用一支刺青筆,實踐了侘寂反歸樸質之思想 ,更強而有力地道出當中影響至生活上種種接納與寬恕的哲理。
有一種手刺叫「HAND POKE」
還未有紋身機之時,手刺就是刺青師將墨水注入皮膚的唯一途徑,在歷史上已有過千年的歷史痕跡,漸而每個地方再將其發展出一套獨特的紋身工具作為素材。當時的刺青師會物盡其用最原始的材料,如石頭、竹籤、魚骨等作為落針工具,然而LESTER所學習的「HAND POKE」則用上與時代並進的幼針作為材料,皆因其較為衛生與容易入手。如要追溯HAND POKE此名稱的由來,LESTER直言其出現猶如古時「TATAU」的出現,「古時刺青慣常會發出『TATA』的聲音,『TATAU』就是前者的擬聲詞,『POKE』同樣是仿效以上創字方式而創。」
因時代變遷,紋身機的出現,手刺技術似乎快將沒落於本世紀,但當中的歷史及存在價值,絕不能用時間作衝量與質疑,LESTER正正明白到箇中意義,因此入行初時便找上了以HAND POKE為首之英國刺青師SHIVA學習,「連貫性與落針的力度,往往是HAND POKE最難掌控的技巧。」遑論要創出漸變的效果,相信更難拿捏。話雖如此,LESTER依然會堅守年立十六之後給過自己的承諾,「人生打後也不能再將刺青與音樂放下」,再用侘寂思想,洞察世間萬物本身的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