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在台遇車禍重創|體弱母伴兒復健打持久戰:有一口氣都要照顧

撰文:鄧栢良
出版:更新:

在台留學的香港青年梁銘皓因一場車禍嚴重受創,令原本活躍好動的他卧床至今近三年,且喪失大部分活動能力。原本被醫生判斷恐成為植物人的銘皓,經過持續復健治療,他現時可轉動眼球和脖子,左手更可做手勢與人作簡單溝通,康復程度被醫生喻為奇蹟。奇蹟背後,其實銘皓在復康路上每踏前一小步,實有賴梁媽媽及看護卓姨在背後默默付出。這兩年多,她們每日為照顧銘皓而疲於奔命,每晚僅睡三數小時,長久以來亦捱壞了身子,要定期看醫生調理。銘皓返港前夕,梁爸爸提前到台灣學習照顧兒子的方法,數日下來他也感到辛苦。銘皓距離完全康復仍有漫漫長路,家人已準備陪銘皓打持久戰,梁媽媽自言比較樂觀,將來只能見步行步,並會繼續照顧銘皓:「佢有一口氣呼吸,我都要照顧佢……因為始終無人可以代替到媽媽。」

>>>捐款到01眾樂基金,讓更多生命望見曙光!<<<

梁媽媽和卓姨一直在台灣照顧銘皓起居,每日為銘皓翻身拍背、按摩及拉筋。(鄧栢良攝)

《香港01》自2021年起多次報道銘皓的情況,但大多是透過視像對話、相片及影片了解銘皓的身體狀況。今年11月記者終於專程到台灣嘉義探望銘皓,並朝五晚十一採訪銘皓一家的日常生活,始發現其康復進度遠較預期中理想,實有賴梁媽媽及卓姨默默付出,她們每日只做一件事——全力照顧銘皓,生活上所有安排均以銘皓為先,由於他無法說話,只要發出任何聲響,甚至搖搖床邊欄杆,梁媽媽及卓姨均會放下手上的事情,優先處理銘皓的需要,幾乎沒有私人時間。

居家復健是對照顧者的重大考驗

梁媽媽憶述車禍後,銘皓頭部重創要做手術,並在加護病房留醫,當時隔着玻璃探病時終日以淚洗面,幸好銘皓奇蹟康復,去年3月更可回家休養。但對照顧者而言,病人居家復健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上至租屋選址,下至飲食、清潔及生活安排,一切都要照顧者打理。梁媽媽概嘆銘皓留院時有護士照顧,她只需要準備食物及定時探病,但家居復健開始要全天候照料銘皓的起居飲食,生活重心只有兒子,每日都忙得團團轉。

>>>捐款到01眾樂基金,讓更多生命望見曙光!<<<

梁媽媽和卓姨每日都陪同銘皓到復健醫院做訓練。(鄧栢良攝)
+2

日常行程由清晨5時開始,一起床梁媽媽就要為銘皓翻身拍背40分鐘,以刺激其身體的血液循環,以免長期卧床生壓瘡,接着餵銘皓吃早餐食藥,然後每隔3小時餵食一次。每天上午8時及下午2時要帶銘皓到復健醫院做3小時訓練,每節訓練完畢要回家需洗澡及用膳,日日如是。深夜也要起身為銘皓按摩拍背,梁媽媽坦言,她每晚僅能睡兩三小時,從未能熟睡。幸得卓姨分擔工作,她才能在日間抽空搞清潔及小睡片刻。

長期照顧睡眠不足 體力逐漸透支

日復日照顧兒子,加上睡眠不足,向來體弱的梁媽媽健康逐漸變差,她說:「我來台灣時體重100斤,現在只有90斤左右,瘦了起碼10斤。」過去兩年多,她曾因血壓低感到暈眩;本身的耳鳴問題亦變得嚴重,導致聽力下降,需要定期看中醫調理身體。近期卓姨留意到梁太精神狀況似處於臨界點,長期精神萎靡,小小事即顯得異常緊張,疑似出現焦慮症的症狀,亦提醒梁爸爸要多加注意太太的身體。

>>>捐款到01眾樂基金,讓更多生命望見曙光!<<<

卓姨任職看護將近十年,她認為兩年來照顧銘皓是她的最大成就。(潘樂文攝)

銘皓漸有起色 是照顧者最大成就

卓姨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她自2021年受聘照顧銘皓,一直陪伴銘皓進出醫院,即使疫情期間確診新冠,她也以確診者身份照顧銘皓,寸步不離,她將近兩年時間沒放假,惟恐銘皓病情有變化。而每日抱銘皓上床、落床及推著輪椅帶銘皓往返復健醫院的體力活,大多由卓姨一力承擔。然而卓姨將年屆六旬,鐵打的身體也怕捱壞,她定期要看中醫和做針灸調理,醫生提醒她長時間工作,早晚會對心臟有影響。今年新年假期後,銘皓情況穩定下來,卓姨每周六日終可放假,假期時到郊野走走,放鬆心情。

卓姨任職看護將近十年,她認為兩年來照顧銘皓,令他由一個準植物人的狀態逐漸恢復成一個正常人,是她最大的成就,「看他慢慢有起色,每一個階段又有起色,那就是我們的推動力、每一個階段都有成就感」。

>>>捐款到01眾樂基金,讓更多生命望見曙光!<<<

梁媽媽坦言將來見步行步,只要銘皓有一口氣,她都會繼續照顧兒子。(潘樂文攝)

照顧者除體力付出,也要不斷鼓勵病人積極面對復健路,但照顧者自身的不如意及軟弱,卻往往要收藏在最深處,再找適當的時候抒發。梁媽媽直言,做照顧者要無比的耐性和愛心,她以餵銘皓飲水為例,由於他吞嚥困難,每匙只可餵2.5毫升,餵10毫升水起碼要個多小時,她自覺脾氣不好,往往很心急,但照顧銘皓時她也要學習收斂脾氣,「對住佢,我唔敢鬧他,我要對住他笑,要鼓勵他」,她形容照顧銘皓比照顧嬰兒更困難,「BB會正常長大、發育,佢傷咗腦細胞,唔一定生得番」。

記者問到梁太是如何抒發情緒?梁太說銘皓未出院時,她經常哭,一哭就哭上一個多小時,有時獨自坐著哭,有時搭車無緣無故流淚,哭著哭著心情就會放鬆。直到銘皓居家復健,兒子起居飲食已令她忙得不可開交,就沒時間哭了,但她閒時會聽音樂抒發心情,「我同個仔都鍾意彈結他,有時會聽古典結他音樂,葉蒨文、beyond、王菲和四大天王嘅歌我都喜歡聽」;她也喜歡打理盆栽,屋前有多盆植物,每日澆水淋花也是一種寄託。

>>>捐款到01眾樂基金,讓更多生命望見曙光!<<<

梁爸爸卓姨取經學習照顧銘皓的技巧。(鄧栢良攝)

過去兩年多,梁爸爸與梁媽媽長期分隔兩地,梁爸爸在港打理生意,籌措生活費及醫藥費,梁媽媽和卓姨在台灣照顧銘皓。銘皓回港後,卓姨正式功成身退,由於梁家在港沒聘請看護,日後梁爸爸梁媽媽要共同分擔照顧者的工作,梁爸爸早前曾到嘉義,向卓姨取經學習照顧銘皓的技巧。梁爸爸亦體會到照顧者的困難:「每天拉筋起碼有五到六次,其他時間就去復健看醫生,你係想像唔到……如果只係一個人照顧就更加辛苦,你覺得會發癲。」

銘皓何時可以完全康復,沒人說得準,梁家面對的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戰爭,父母只能以無比的愛心、耐性及毅力來沉著應戰。梁爸爸表示從沒有放棄,並指將來無論如何,全家人都會陪著銘皓行落去。梁媽媽就自言比較樂觀,期望銘皓回港後能早日學識開口說話和食東西,至少可表達到自己感受,她堅持回港後繼續照顧銘皓,她直言:「其實佢好唔好得番,係無人知㗎。我諗佢有一口氣呼吸,我都要照顧佢……因為始終無人可以代替到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