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區議會選票 不是用作「政治表態」的
如無意外,區議會選舉將在下周日(11月24日)舉行。由於反修例運動尚未平息,此次選舉的政治鬥爭色彩較過往更為濃厚,不少人甚至認為這是一場對政府及建制派的公投。無可否認,香港政局在過往五個多月發生深刻變化,非建制派必然利用反修例運動帶來的「民氣」,爭取較多議席,並通過民意「授權」向政府施壓。問題是,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嗎?
無論選舉結果如何,從政者通過公平有序的選舉爭取更大話語權,並在建制平台上實踐抱負,總比無止境的街頭暴力好。我們亦希望當選者能以最大熱誠搞好區政,證明他們有能力改革已經被喚醒的香港,協助這個滿目瘡痍的城市重新出發。然而,一些可能出現的情況卻值得憂慮—在反修例運動影響下,今次區選或會淪為單純的「政治表態」,選舉後的區議會甚至會被扭曲為搞「政治革命」之地,導致社會民生議題被意識形態之爭綁架。
《香港01》一直認為,相比處理「大政治」的立法會,區議會是一個以社區為服務對象的諮詢組織,理應聚焦區政,專責處理與民生、社會資源管理有關的事務。倘若部份區議員無法準確把握區議會的定位,繼續把香港的未來狹隘地局限在政治議題上,那麼勢必重蹈泛民主派在2003年區選大勝後尸位素餐、後來被選民唾棄的覆轍。如今區選在即,我們呼籲當選者回歸改善民生的初衷,以務實態度參與社區治理,不要令選民失望。至於那些高呼要「決戰」的「偉大」政客,應該把這些口號用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上。
今次區議會選舉應是香港歷史上最受矚目的一次:除選民登記數字達破紀錄的逾413萬人,還出現回歸以來首次沒有人自動當選的情況,部份選區甚至四、五人爭奪一個議席。
區會立會大不同 民生事務豈可忘
選舉氣氛如此熾熱,很大程度上源於反修例運動把香港的深層次結構矛盾、政治體制落後,以及監警機制存在漏洞等問題暴露出來,讓全社會認識到,香港已到了一個不得不改革的關頭。從這個角度而言,反修例運動縱然有着巨大破壞性,但卻喚醒了香港社會,為改革創造條件,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單以區議會來說,若要令社會改革成為現實,方法不是推動政治鬥爭,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令這個平台「去政治化」。區議會並非立法會,它的責任不是制訂法律、批准公共開支、監察政府施政等「大政治」,其職責實際上由《香港法例》第547章所規定,包括就有關地方行政區內的福利事宜、公共設施及服務的提供和使用、地區公共工程和社區活動的公帑運用向政府提供意見,並在獲得撥款的情況下,承擔區內環境改善事務、康樂及文化活動促進事務,以及社區活動。
不難看出,處理具體地區政策和社會資源管理才是區議會的「正業」,倘若今屆區選被用作「政治表態」,肯定背離了區議會的存在宗旨。事實上,這種擔憂並非無的放矢—近年一些政黨任由立法會的政治角力蔓延至區議會,以致扭曲了後者的角色,導致區議員須就「雙普選」、「佔中」等政治議題表態,阻礙處理地區議題。
談政治不談民生 恐重蹈泛民覆轍
區議會的「民生屬性」其實非常明顯,如果政黨無法在有關議題上「交足功課」,確會遭選民唾棄,當中泛民主派的「往績」最能解釋這個情況。2003年,香港受到《基本法》23條立法、「沙士」(SARS)疫情、負資產等問題衝擊。在政府處理不善下,民怨在當年「七一遊行」集中爆發,泛民在年底區議會選舉中「贏到開巷」。當時泛民派出226人參選,結果取得151席,當選率近67%,其中民主黨派出120人參選,95人當選,當選率高達79%。相比之下,建制派龍頭民建聯共派出206人參選,只有62人當選,當選率僅三成。
但很可惜,選舉表現突出的泛民卻不思進取,不單未能鞏固優勢,反而在2007、2011年、2015年區選中接連失利;相比之下,建制派卻重振聲威,並在上屆區選獲取299個議席,佔總數約七成。泛民主派先勝後敗,當中一個重要教訓,莫過於他們眼裏只有政治,只講自由民主這些意識形態,忽視公平正義,嚴重貶低民生及社區事務,對選民的切身需要欠缺關心和專注。反觀,2003年遭逢大敗的建制派卻努力耕耘,投放大量資源聚焦社區工作,因此逐漸重拾選民支持。對從政者而言,這些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嗎?
泛民主派當年之所以失敗,主因是誤解了區議會和區議員的角色,以為可以把立法會的一套鬥爭方式搬到區議會,殊不知選民對立法會和區議會的要求截然不同。當然,泛民議員對自身失敗並非毫無反省,例如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卸任在即的南區區議員區諾軒早前接受《香港01》訪問時,批評有同路人在認識上仍然存有誤差,個別候選人非常「懶散」,沒有積極「落區」。他強調雖然政治光譜已因反修例運動而改變,但支持泛民主派的選民不一定票投泛民,「政綱不可以只得五大訴求」,而且「政治議題不是全部」。
意識形態不可取 理性議政是出路
反修例運動會否像2003年「七一遊行」一樣,對建制派選情造成衝擊,目前仍是言之尚早,但確實有不少泛民政客希望利用「民氣」,撼動建制派地區網絡。必須強調,只要候選人過往在民生議題上做出堅實成績,不論他們來自哪個陣營,都是值得支持的。至於那些最近才突然出現、只想收割反修例運動「紅利」的政治素人,或者明顯志不在地區民生的政客,卻完全不值得支持。
例如「長毛」梁國雄早前報名角逐土瓜灣北選區時,只懂叫喊過時的意識形態口號,唯一手段就是狂扣對手帽子,將在該區紮根二十年的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指罵為保皇黨「頭目」,呼籲全民表態「踢走暴政」。梁國雄過往多次參與區議會選舉,但都無法勝選,只是借助比例代表制的缺陷才得以晉身立法會,並在議會內跳上跳下,難道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民主嗎?「長毛」今次參加區選,請問誰會相信他是真心想搞好地區議題,甚至推動香港的改革?又例如早前因操作「自決」議題而被禁止參選的黃之鋒,有誰相信他會踏踏實實地參與討論區政?他真正追求的,其實就是一個宣揚自己「偉大」理念的舞台。我們真的要在香港把鬥爭政治文化全面展開嗎?
《香港01》素來主張以理性論政取代意識形態之爭,特別在一些事關大眾福祉的事情上,更加不能被激進勢力所支配。所有區選候選人理應撫心自問,究竟為了什麼出來參選?倘若他們無心區政,只想收割反修例「紅利」,想藉着當前熾熱的政治氣氛騎劫區議會選舉,甚至把「自決」、「港獨」等激進主張帶入區議會內,只會辜負選民的授權,最終受到唾棄。
對於真心想改變社會、有志於搞好區政的候選人而言,他們應好好把握這個機會,打一場漂亮選戰,盡力為所屬政黨爭取最多議席,並在當選後以不計較個人政治利益的態度服務選民,務實地提出社會改革藍圖,紮實地在社區做出成績,通過增進民生福祉達致公平正義。至於那些懷有遠大政治抱負的政治家,我們請他們把戰場轉移到明年的立法會選舉,讓選民在暴力叫囂和改革之間投下神聖一票。
人民的選票是用來決定自身命運的,不是用來抒發情緒的。我們有責任喚醒社會的年輕示威者不要前功盡廢、白白犧牲,反過來,現在輪到我們用選票去喚醒他們:暴力解決不了香港的問題,拒絕暴力,拒絕那些騎劫騷亂成果的政客!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11月18日出版的第189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您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