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牌非萬能 區議會選舉須回歸務實
距離11月24日的區議會選舉尚餘不足一月,截止周一(28日)午除了海怡西選區的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尚未確認參選資格(同區候選人為陳家珮以及林浩波),全港其餘451個選區的民主派與建制派對壘已進入大直路衝刺階段。不少人相信,反修例運動爆發以來,香港社會的政治光譜有所改變,對非建制派選情極為有利。然而,若果從政者被一片叫好的聲音蒙蔽了眼睛,忽視了自己處身於同溫層的危機,或遺忘區議員必須以地區工作為主,不能單靠政治口號,他們便可能會發現現實可以是殘酷的。
候選人須打破同溫層
今屆區選交棒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南區區議員區諾軒指出,民主派陣營及其支持者需認識到,區議會面向的全社會,包含了不同政治立場的人。的確,在目前社交網絡,比如facebook、instagram上可以見到許多支持反修例運動的聲音,但非建制陣營須知道這可能只是同溫層現象,若因在網絡上被「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洗版就掉以輕心,便會忽視了同溫層以外本身地區實力並不弱的建制派。正如民協主席、黃大仙區議員施德來也直言,建制派的鐵票非常牢固,「唔好諗住對家會跌票」。
更何況,根據過往選舉經驗,競逐連任更有優勢和成功的機會。可以推斷,由於人性的保守和惰性,對於部分人來說,投給一位相熟悉的並不算壞的參選者以維持現狀,比冒險嘗試投給一位新人要容易得多。非建制派許多「素人」打着反修例、撐青年的旗號出來參選,但他們若不能真正明白選民所需,包括他們求社會穩定的心,便難以取信於選民。
透過區議會重新認識政治
其次,此次反修例運動雖然將一班有共同追求的人聚集在一起,但在沒有大台的情況下,即便是同意支持反修例、追求民主的集體也可以再細分出許多不同的分類。具體來說,便是在區議會選舉中,政治議題不是全部,五大訴求更不是政綱,民主派在民生、文化、經濟等議題上的倡議,都有可能讓原本同意支持民主的市民投出不同的選票。因此,民主派陣營不可以為「反修例」便是「躺贏」的萬能牌。
區議會選舉在即,我們多次指出,政府及社會均應盡力確保它能順利舉行。區議會不但是讓社會回到制度正軌的重要一步,亦為有志從政者的一個訓練舞台,讓他們掌握社會民生所需,同時熟習民主及議會政治。
只是多年來,許多人要麼輕視區議會工作,視之為「雞肋」,要麼以為打着民主口號,便能夠取悅選民,明顯呈現倚重政治議題而輕民生的趨勢。正如區諾軒觀察,不少泛民參選人「企街」不夠,亦有網民反映見到建制派當街宣傳四次,都未見一次泛民參選人。所以,若說反修例運動是政府及建制派的一次覺醒機會,泛民主派也應該及早明白,不可沉迷於空泛的政治口號及高漲的社運氛圍,而是應更腳踏實地提出民生倡議,團結當前失去了大台的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