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機械人樂園35載 貨櫃碼頭前線操作經理君哥:我鍾意呢度有情

撰文:黃雅盈
出版:更新:

如果說香港是不夜城,很多人都會想起維港兩岸;但其實在海岸的另一隅,有一個地方亦是24小時無間斷運作,講的是葵青貨櫃碼頭。
這個佈滿重金屬機器的地方滿是神秘,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前線操作經理葉國君則形容是一個「機械人樂園」,在這兒工作35年,他坦言跟同事建立的兄弟情是其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原因。

佈滿「大手」的貨櫃碼頭儼如「機械人樂園」,這是吸引君哥當初入行的重要原因。(鍾偉德攝)

近年香港興起一輪美景「打卡」潮,在黑夜中依然燈火通明的貨櫃碼頭同樣成為「打卡位」。這日記者走進了這個充滿神祕感的地方,感覺有如一次冒險,經過九曲十三彎的路徑、穿過大型的吊臂,和堆滿四周的貨櫃後,終於到達葉國君(君哥)的辦公室。

一身螢光衣的君哥熟練地教導大伙兒穿好安全衣、戴好安全帽,口中總是唸着「安全最重要」,及後再帶領一行人上車前往遠洋船邊做訪問:「碼頭好大,我哋都要靠車先可以去到唔同嘅地方,以前就慘啲,無咁方便只可以行。」由碼頭入口到靠岸的一端只可以步行?「係啊,可能都有一公里。」君哥答道。

「龍車」底部的道路,君哥這些年來來回回走了數不清多少公里。(鍾偉德攝)

那些年的一公里

80年代入行的他都曾經走過無數的一公里:「以前覺得呢度好多機器、好得意,好似個機械人樂園,又咁啱有朋友話入嚟做,所以就加入咗。」當年19歲的君哥恰巧步入了香港航運業的黃金時代。

「初初入嚟我係做橋邊理貨員,一開始都驚㗎,啲吊臂又吊嚟吊去,機器又大大舊咁;但後來慣咗就覺得啲嘢愈來愈細。」由陌生到日漸熟悉,君哥說起以往的工作都不掩興奮:「後來我就開始喺吊機旁邊畀啲指示,開頭係傳啲紙仔,話畀機手聽要吸咩櫃,嗰時都仲未有對講機,要靠打手號同佢哋溝通。」

碼頭幅原甚廣,現時會有巴士接載工人,貨櫃與貨櫃之間偶爾會見到巴士站的蹤影。(鍾偉德攝)

80年代的種種逐漸被科技淘汰,以往的紙條和手號已被現時的對講機和超級電腦所取代,君哥亦在1997年獲升至管理層的職位:「嗰時有做值班經理實習生嘅機會,我真係大開眼界,因為以前都係睇前線嘅一小部分,依家就睇成個碼頭流程嘅運作。」

君哥在碼頭工作超過35年,自言最喜歡員工之間的兄弟情。(鍾偉德攝)

管理層的另一個家

由前線走進管理層,大概最難是要學習放手和退下來的過程:「當時都有啲迷惘,所以就用咗家長式嘅管理,好彩後嚟有師傅提一提話要改變一下,溝通多啲了解多啲,要畀前線嘅同事明白點解你要咁做。」君哥娓娓道來。

在碼頭不同的崗位「溝通」超過35載,君哥又覺得這兒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呢?「外界好多人都會覺得呢度(貨櫃碼頭)好神秘,但我就覺得呢度係一個好有兄弟情、好似大家庭式。」

24小時無間斷的輪更,他坦言如非有情大家也許撐不下去:「辛苦係經常,尤其是大家咁長時間工作,但最重要嘅係你用心聽佢哋呻,一齊再食下飯,傾下講下大家又可以再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