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劣劏房|業主入稟申拆 歷協商終允可住到上樓 施麗珊:好悲哀
理想與現實總有鴻溝,劏房再劣質,哪管是劣中之劣,仍然有人求住。有十年前經歷過「逼遷」的天台屋閣仔住戶說,當年外面租金昂貴,找新住處不容易,一心留守天台屋,業主入稟法庭要求拆遷,他也無打算離開。他坦言閣仔樓底矮,在屋內無法企直,日間室內又熱又焗,居住環境當然差,「但有瓦遮頭總比沒有好。」
當年協助天台屋住戶向法庭求助、與業主協商的正是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業主最終答允讓住戶繼續住,直至輪候到公屋上樓為止。社協副主任施麗珊形容是無選擇下安排,「係好悲哀,個環境好差,其實應該唔好住,真係好無奈,因為無其他選擇。」
解決劏房,安置就是最大關卡,施麗珊表明,除非公屋及其他房屋供應足夠,令劏房戶有選擇,否則難以解決劏房問題,她續指,如過渡性房屋與簡約公屋能並行,有約5萬個的臨時房屋支援,加上傳統公屋,便會有影響力,「你做到 ,劏房五年後可能少一半。」
法團入稟11戶面臨拆遷 同區租盤租金貴兩倍
十年前,深水埗一棟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入稟法庭,要求清拆大廈所有天台屋,11戶、逾20位居民面臨拆遷。住戶找過同區租盤,但租金比原住處貴兩倍,他們無力搬遷,不知道怎樣解決。
歐先生是其中一戶,他說當年得知消息,方寸大亂,只是知道自己不會搬,打算一直住在天台屋,「告我哋都唔走得,你唔通夾硬抬我走?當時唔係佢地(社協),我哋係唔走,打交都有份,好正常呀。」
住戶今回首當年:告我哋都唔走
後來社協幫他們向法庭求助、與業主協商,業主最終答允讓他們繼續住在天台屋,直至輪候到公屋上樓為止。
樓底矮 屋內走動總要低頭彎腰
在天台屋的閣仔居住,環境並不舒適,樓底矮,在屋內走動總要低頭彎腰,「直程企唔直,我哋都企唔直,我哋都算矮細,都唔得。」
歐先生又提到,即使已在室內加裝發泡膠板隔熱,打開所有窗,開著風扇,室內仍然又焗又熱,「太陽一出嚟就熱,呢到天熱(攝氏)60度都有,真係人都蒸熟你。」
為了令閣仔盡快降溫,歐先生以前出門上班前,會裝一盤水放在屋內,「等晚黑返嚟無咁熱,如果我正式等到佢(閣仔)涼晒要10點,有盤水7點幾就涼返。」
早已習慣惡劣環境 未曾想過搬走:差都無法
居住環境惡劣,歐先生也未曾想過搬走,他坦言經濟能力有限,住在天台屋逾30年也早已習慣,「 (環境)當然差喇,你差都無法,你同邊個講都無用,除非政府比屋你,咁你就有得傾,唔係你都要住,你貪佢租平。」
歐先生近年已搬到另一天台屋單位居住,回家不再需要低頭彎腰,跟家人亦都正在輪候公屋,但無力再租住環境更好的地方,更不奢望能靠打份工的收入買樓,上樓似乎已是他一家人改善居住環境的唯一希望,「希望盡快、早啲(上樓),仲有咩要求,都無咩要求。」
十年過去不少住戶上樓 該處半數天台屋已拆去
社協當年一直協助這班天台戶,向法庭求助,跟業主協商。業主終答允讓住戶住到上樓。十年過去,不少住戶成功上樓,該處半數天台屋已拆去。社協副主任施麗珊形容是無選擇下的安排,「其實係好悲哀,個環境好差,其實應該唔好住,真係好無奈,因為無其他選擇。」
施麗珊形容住戶無選擇:起碼唔使瞓街都好啲
她續指,當年輪候公屋比現時更難,亦無過渡性房屋、租金津貼等支援,天台屋住戶面對迫遷,也試過在外面租盤,但租金比原住處貴兩倍,變相他們無選擇,「所以無辦法架啲居民,就算差,佢地都驚,即係(住天台屋)起碼唔使瞓街都好啲。」
10年前逼遷事件正好反映拆遷跟安置需並存
施麗珊認為,這宗天台屋逼遷的事件,正好反映拆遷跟安置需要並存。她又重提90年代實施的床位寓所條例,當時的政府僅設數百個住所安置,結果出現很多非法籠屋,「所以除非你公屋供應,仲有其他屋供應夠,如果唔係始終都係,佢咪走去非法囉。」
政府有意解決劏房,施麗珊說雖然贊同未來是不應該再有籠屋、板房、劏房,但同時也提醒政府,必須做好安置,否則劏房問題不會有改變。她又建議,籠屋、床位、人均居住面積低於5.5米、單位內不能站立等的劏房應優先取締;伙數逾五伙、無獨立廁所及廚房、消防安全、樓宇結構等亦應納入最低居住標準之中。
如果配合到,其實居民係高興聽到,只不過佢地會諗係咪有安置,因為大家諗到就係,你拆一定有安置,如果你拆完無安置就大件事。
施麗珊稱若有5萬臨時房屋支援 劏房數目五年後可減一半
她表示,相信政府正思考哪些劏房要優先取締,並指現時問題在於過渡性房屋能否延長期限。她相信,如果過渡性房屋可延長五年、十年,與簡約公屋並行,有約五萬的臨時房屋支援,加上傳統公屋,對劏房市場會有影響力,預料屆時劏房數目會大減,「你做到 ,五年後可能劏房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