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聯同社協向劏房戶派米 有戶主冀盡快訂出最低居住標準
全港約有21.4萬人居住在劏房內,有劏房戶一家四口已輪候公屋六、七年,大大小小的劏房都住過,即使住到140呎,仍難應付孩子的需求,希望盡快上樓,改善居住環境;也有居民指政府的工作小組花10個月時間研究略慢,冀相關小組加快工作,盡早訂出最低居住標準。
有酒吧聯同社協向不適切居所住戶及貧窮家庭派米,酒吧老闆表示,這些年也會跟員工到籠屋、板房派物資,了解到很多住戶住得細、環境差,卻要支付昂貴租金,「好似愈細愈貴咁。」他認為政府首要工作是為不適切居所住戶解決住屋問題,「令香港市民感覺到幸福感,唔解決真係好辛苦。」
四口住140呎劏房 輪候公屋快7年
余女士一家四口居住劏房多年,40呎、80呎、140呎的房,一家人都住過。今日趁放假來做義工協助派米,「幫吓人自己都開心啲,唔使成日屈住喺屋企。」
她提到,住在40呎劏房時,一對女兒年紀小,房間只有一張碌架床,旁邊僅留一條小巷走動。隨著一對女兒長大,需要更多空間,唯有搬到更大的劏房,租金亦愈來愈貴。
她表示,現時140呎的單位雖有一房,但大女有特殊需要,仍在輪候宿舍,而細女正就讀中學,兩人也很需要獨立空間,在家不時有磨擦,為緩和情況,唯有安排細女到外婆家暫住。
余女士一家四口已輪候公屋六、七年,她說因為租金問題,兩夫婦從事散工,無法租用兩房的單位,期望盡快上樓,改善一家人的居住環境。
冀人均面積65平方呎
另一位余小姐現時一家四口輪候公屋七年,居於200呎的套房,月租要七、八千元,丈夫每月賺到的薪金基乎月月清,經濟狀況緊張,一家人無甚儲蓄的情況亦令她對未來有所憂慮,「變咗係買少啲嘢,唔好食咁好。」
余小姐又提到,現時居住的套房也有滲水問題,打風時情況更嚴重,200呎的地方也難容家中兩個讀中學的兒子有舒適的空間讀書,「係床邊開張枱仔。」
提到床蝨問題,余小姐指暫未遇過,但也深知床蝨問題難根治,聽到床蝨也感到害怕「如果你有床蝨,即係成屋都有架喇,衫褲被床全部都有。」
最近政府成立工作小組著手處理劏房居住環境的問題,兩人分別提到,希望人均居住面積至少可以有6平方米(約65平方呎),並指工作小組以10個月時間研究,進度略慢,希望相關工作可加快,盡快改善劏房戶的居住環境。
酒吧老闆見證劏房愈細愈貴
太平洋酒吧已連續派米23載,也不時會去不適切居所向住戶派發物資,今年料會派發4,800包米,部份會以超市劵形式派發。
酒吧老闆Jackie Chan 提到,年少時曾與家人同住60呎的房間,當時因為房間太細,其父要鋸走部份床板,才可以將床放入房間。他坦言,當時要打斜才能臥在床上休息,深感居住空間狹小之苦。
他說,這些年跟員工會到籠屋、板房派物資,了解到很多住戶住得細、環境差,卻要支付昂貴租金,「好似愈細愈貴咁。」他續指,政府首要工作是為不適切居所住戶解決住屋問題,「令香港市民感覺到幸福感,唔解決真係好辛苦。」他都提到,希望香港經濟盡快復甦,市民可以過上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