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5周年|北上潮未助客量達到預期 張欣宇:政府高估客流
斥資864億元公帑興建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踏入通車五周年。受疫情影響,五年期間有近三年停擺,不過隨着近月的北上潮,高鐵客流量持續上升,曾經單日達10萬人次,其中今年8月創了高鐵通車以來的最高日均客量,達到7.8萬人次。然而,即使客量增加,但仍未達通車初期日均80,100的預計客量;更遑論達至當時預測2021年的日均95,000人次,今年4月至9月20日的日均客流仍相差逾三成。
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副主席張欣宇表示,疫情之後遊客來港的意欲出現結構性改變,內地客大約只及當年的六七成,未必會完全恢復。他續指,政府不時會高估交通基建於通車初期的客流預測,「可能有機會係好想justify (證明)個project(項目)有迫切性好需要起,所以往往本身做估算嘅時候,短期嘅估算係會做高。」他相信長遠而言,高鐵的客流會超出預期,但現時車站設計安排未能應付相關客流。
▼2018年9月23日 高鐵香港段通車▼
高鐵香港段於2018年9月23日通車,至今五年,惟受疫情影響,於2020年1月30日停運;到今年1月15日重開短途線,4月則重開所有站點,正式全面復常,而且站點比疫情前更多,當時有58個站點,現時則69個,每日182班列車。
政府下調客流估算後仍不達標
政府曾多次調整高鐵的客流量預測,例如2009年時,預計高鐵於2016年通車,日均客量有99,000人次;2015年時,則預測2018年第三季通車時,日均可高達109,000人次。然而在2018年通車前夕,卻調低估計至日均80,100人次,少了約2萬人次,大減約26.5%。
雖然下調了估算,但事實上至今高鐵除了個別日子達到8萬人次,整體乘客量都未達到日均8萬人次。根據港鐵年報2019年的全年客量為1,690萬人次,即日均4.6萬人次,之後更迎來三年封關,載客量跌至零。到了今年通關,在近期的北上潮之下,高鐵客流日漸上升,更是少數過關人數比疫情前多的關口,據入境處數字,今年暑假8月日均客流達到約78,930人次,不過整體日均客流始終未達80,100人次。
較政府估算的2021年客流少三成
若觀乎單日數字,由今年4月高鐵全面復常計算,截至9月20日,只有25日的客流達到80,100人次,而且集中於7及8月暑假期間的周六、日;6及9月未有一日達標。上述日子的日均客量為62,055人次,低於2018年的預計客量兩成。
▼2023年4月 高鐵香港段全面復常▼
事實上,政府亦有估算2021年的客量,2015年時預測日均有119,200人次;2018年則下調至95,000人次。若以2018年的預測作標準,即比預測少34.7%客流;而且今年亦只有13日達標,其中暫時單日最高客量為8月13日,達100,632人次,但仍未創新高,高鐵香港段曾於2019年2月7日的年初三,創出單日104,155人次。
張欣宇:政府高估通車初期客流
對於客量不似預期,張欣宇認為,現時內地客對香港旅遊的需求出現結構性改變,只有疫情前的約六至七成,而且未必完全回復。他續指,政府不時高估交通基建於通車初期的乘客量,「可能有機會係好想justify 個project有迫切性好需要起,所以往往本身做估算嘅時候,短期嘅估算係會做高。」
不過他亦強調,通常長期預測方面會低估了需求量,例如過海隧道、西鐵等,其流量都超出設計容量。他相信,高鐵亦會出現相同情況,認為高鐵有潛力搶佔其他跨境交通客量,尤其乘坐高鐵過關的人數比例愈來愈高,現時大約佔整體過關人數約一成。
雖然客流未如預期,惟現時高鐵有時都會大排長龍,張欣宇認為,與車站設計有關,而且疫情後內地的「黑碼」安排,亦增加了過關時間,結果客流較多的日子,例如達8萬人次時,過關隨時需花一小時,影響乘客體驗。
他又提到,過往興建高鐵站時,當局曾研究設行人隧道連接九龍站,惟由於成本等因素,最終作罷。他表示,如有隧道接駁九龍站,可更方便內地客乘高鐵來港,再轉乘機鐵往機場,成為高鐵一大賣點。他續指,現時即使路途轉折,亦有內地客拖着行李箱步行經天橋,再穿過商場到九龍站,證明確有需求到九龍站,批評當局短視,未有興建隧道接駁,對此感到可惜。
未回應最新經濟內部回報率
《香港01》向運輸及物流局,以及港鐵查詢當年是否高估高鐵客流,惟雙方未正面回應,當局指高鐵重開後客量穩步上升,8月份日均客量近8萬人次。港鐵則稱,會留意乘客出行模式,並與內地相關鐵路單位聯繫,精益求精,更好服務跨境乘客。
另外,若以50年營運期(2018年至2067年)計算,港府曾預計高鐵的經濟內部回報率預計約為2%。《香港01》亦向運輸局及港鐵查詢,在停運三年後,高鐵的經濟回報率會否下跌,惟同樣未獲回應,當局僅指會與港鐵及內地當局繼續探討各項措施,讓高鐵發揮互聯互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