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共治計劃|政府研補貼基層費用 社協倡參考豁免全數
政府於去年府公布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邀請45歲或人士進行糖尿病和高血壓篩查。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今日(17日)於電台節目透露,研究補貼經濟出現困難的基層參與家庭。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亦於同一節目建議參考「大腸癌篩查計劃」,豁免基層市民的費用,「講緊差唔多20萬潛在病患者唔參與嘅時候,其實對於未來嘅醫療成本同樣係會增加返。」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之下,45歲或以上人士可以到地區康健中心登記報名篩查,地區康健中心會為市民作出初步健康評估,按市民自己的選擇,為他配對及預約家庭醫生問診和安排抽血檢查。市民只需付診金120元,化驗費由政府承擔,市民無需額外付款予化驗所,整個篩查中,政府會補貼192元。
李夏茵接受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表示,理解部份經濟上有困難的家庭或未能負擔費用,當局會與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商討,研究擴大高補貼服務範圍,涵蓋相關人士,但詳細安排仍有待與醫管局商討。
政府擬設立社區藥物名冊,策略採購統籌處會透過中央採購,讓參加政府資助計劃的醫生以一個相當優惠的價錢購買名冊內的藥物。她指,名冊上的藥物,不會少於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的藥物名單,當局會逐步放寬社區藥物名冊的藥物覆蓋範圍,但強調用藥必須根據醫學及臨床指引。
李夏茵表示,計劃推出之前,當局與業界進行了不少諮詢,認為反應正面,計劃會於8月底或9月初開放予《基層醫療指南》的基層醫療醫生參加,又指加入指南的基層醫療醫生於過去6個月大幅增加,相信「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反應亦會很好。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於同一節目表示,過去政府醫療政策一直未能處理即將病發以及有慢性疾病風險的市民,計劃想及早診治處於病發之前階段的市民。他指,計劃成效的關鍵在於找出有慢性疾病風險的市民,認為地區康健中心應加強宣傳,調整服務成效,讓市民得知服務並參與。此外,當局亦應加強市民對於慢性疾病風險的理解及認識,鼓勵他們參加計劃的意欲,至少參與篩查。
他又指,計劃的收費與公立醫院專科及普通科門診的收費差不多,但對於基層而言「幾大考慮」,參與意欲不大。他提及,參考「大腸癌篩查計劃」,由抽取樣本直至見醫生基本上免費,「類似計劃都有免費安排,能夠可以全數豁免基層市民的費用,講緊係綜緩,或者在職家庭津貼,呢類真係基層市民,吸引力當然會最大。」他表示,明白政府提倡的「共付概念」,「但我覺得要平衡返就係,當市民係經濟上有幾大考慮而去參與,其實成個計劃嘅成效,係講緊差唔多20萬潛在病患者唔參與嘅時候,其實對於未來嘅醫療成本同樣係會增加返。」
西醫工會前會長、家庭醫生楊超發則指,醫生每次診症合計大概會收到430元,可以抵銷一般藥物的成本,倘若病人服用一般藥物亦未能診治,則需轉介予政府,使用其他藥物,則可能較為昂貴,「大部份如果係早發現、早治療,可能用啲藥,可以係名冊入面做到,但如果一發現已經好差嘅話……可能要啲貴啲嘅藥先幫到個市民多啲。」他希望,政府於社區藥物名冊之中,增加更多選擇予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