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遊戲「藍鯨」疑在港興起 網傳青少年自殘 專家:勿低估傷害
近年從俄羅斯興起的自殺網絡遊戲「藍鯨」(Blue Whale),因誘導兒童和青少年自殺引起世界各地關注,創辦人Philipp Budeikin去年已被俄羅斯警方拘捕。「藍鯨」更懷疑已「游到」香港,近日有fb群組討論「藍鯨」,更有網民稱身邊朋友疑參加遊戲後自殘。有專家直指家長及校方應提高警覺,留意子女或學生身上有否明顯傷痕,籲青少年勿因好奇而嘗試,高估自控能力,低估對自己的傷害。
fb專頁「名校Secrets」數日前有自稱來自港大的網民帖文指,最近有3名朋友在fb不約而同寫上「I AM A WHALE」的句子。他初時對此未有為意,惟數天過後,卻見那些朋友的左手均受傷而包紮,疑似曾自殘。
該帖文引起熱議,網民紛紛留言指與「藍鯨」的遊戲有關,提及該遊戲會要求玩家按指示完成50個任務,例如需於早上4時20分起床看驚慄電影、自殘等,最後會要求玩家以自殺結束遊戲。及後連續有網民帖文,呼籲要小心「藍鯨」遊戲,如發現身邊有朋友參與該遊戲,應盡快與老師及其家人商量。
專家:遊戲利用心理學洗腦
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留意到「藍鯨」的影響,建議除了政府應盡早關注外,也奉勸家長及學校警覺青少年身上有否奇怪傷痕、行為習慣突然轉變等,溝通時亦應避免責備。他指「藍鯨」利用心理學向用家洗腦及灌輸想法,若未刻意提防,接觸遊戲就會有潛伏危險,市民莫因一時好奇嘗試遊戲,「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低估它的傷害性。」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指,「藍鯨」的破壞力已超越遊戲,但不少青年玩家滿足於完成「遊戲任務」的成功感,希望家長可向孩子解釋事件的嚴重性及後果,而決斷禁止反會令孩子產生好奇心。由於不少玩家在遊戲開始時已提供個人資料,即使想中途退出也擔心受威脅,曾展國指,青少年在網絡或現實上遇上任何威脅都應立刻通知信任的成年人,「唔好驚,最嚴重都係去報警,(遇威脅)咩都唔做要畀條命佢,好唔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