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大學研究:減少「直昇機家長」管教 有助減少青少年子女自殺
今年初本港有多名學生相繼自殺,引起全城關注。有本港大學發表研究,指減少「直昇機家長」的管教模式,能讓青少年重視自己對自己的想法,繼而可提升青少年子女「當下的人生意義」,有助提升防止自殺的「保護性因素」,減少青少年以自殺逃避問題。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與多間機構於今年一月至二月期間,以自填問卷方式訪問逾900名中學生。
研究發現,減少「直昇機家長」的管教模式,能讓青少年重視自己對自己的想法,繼而可提升青少年子女「當下的人生意義」,例如發現令自己滿意的生活目的,或認知到什麼事情能讓自己的生活有意義,而此想法是防止自殺的「保護性因素」。
學者:現今父母學歷較高,走向另一極端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表示,上一代普遍學歷較低、忙於謀生,雖然忽略子女的需要,但同時給予了自由;相反,他留意到現今一代父母學歷較高,卻走向另一極端,過份操控小朋友,以致小朋友失去了自己。他舉例,父母要求子女學琴,但其實小朋友不喜歡彈琴,久而久之只迎合父母要求,但忽略了自己,產生「我唔知我係到做咩」的想法。
李樹甘續指,有認識一對高學歷的父母一路用心栽培女兒,最後更獲外國名牌大學取錄,在外人眼中看為成功,但最後女兒卻患上情緒病,一切得從頭開始。
父母應協助子女發揮自我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助理總幹事黃陳麗群表示,在物質豐富而富競爭的社會,父母雖然可給予更多物質,為子女舖排的路更細緻,但子女長期在父母的「直昇機管教」下生活,缺少了探索和發展自我的空間和機會,「自我」變得脆弱,更談不上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認為父母應於「保護」與「放手」中取得平衡,才能協助子女發揮自我。
李樹甘建議,若家長認為子女的人生目標並不成熟或合適,例如子女以打機為目標,家長不應立即指責,應陪伴子女嘗試踩單車、踢波等其他活動,吸引他們發掘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