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電子支付平台夾擊未見下風 逾九成公共交通乘客用八達通
電子支付日漸普及,除了八達通,近年有不同電子支付平台進入市場。不過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八達通仍有「壓倒勝」優勢。根據運輸及物流局文件,使用八達通乘坐港鐵的乘客,過去3年有上升趨勢,比例由2019年的85.4%,升至2022年的90.6%,增長5.2個百分點。至於使用其他電子支付方式,到2022年,只佔1.4%;比使用現金的還要少6.6個百份點。
至於專營巴士,雖然近年甚至接受銀用卡付款,但同樣以八達通佔優,比例達96.6%;其餘的電子支付只佔0.7%。對於現時除了八達通,其他電子支付平台無法領取交通補貼,當局指正積極與個別支付系統營辦商商討,正籌備有關工作。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今日(14日)於立法會提出書面質詢,關注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並問到交通營辦商的收款情況。根據運輸局提供的數據,過去四年,乘客使用八達通的比例,於各主要公共交通服務營辦商都有上升趨勢,以港鐵為例,由2019年的85.4%,升至90.6%;專營巴士由94.2%,升至96.6%。至於使用現金的比例,各營辦商都有下跌趨勢,除了電車,其餘都佔不足一成。
其他電子支付只佔最多1.4%
近年多個公共交通營辦商都引用不同電子支付平台,例如AlipayHK及WeChat Pay HK;部份專營巴士更接受信用卡感應式支付。採用相關支付方式的乘客雖然有微升,但仍只佔少數,以專營巴士為例,2020年少於0.1%,到2022年升至0.7%;港鐵亦只有1.4%。
八達通可領交津而佔優 政府與其他支付營辦商商討方案
張欣宇提到,現時交通補貼只適用於八達通,未包括其他電子支付平台,有意見認為,此舉令市民對其他電子支付平台卻步。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以書面回覆指,正積極與個別電子支付系統營辦商商討,以制定具體的推行方案,現正籌備有關工作。
另外,政府在疫情期間,臨時增加補貼計劃的金額,直至今年10月31日。問到會否延長有關安排,林世雄表示,未計及臨時增加的金額下,該計劃每年的經常開支已超過30億元,在考慮計劃的長遠安排時,會在審慎理財的前提下,平衡各項考慮因素,確保公帑運用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