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民調:39%受訪者感家庭不快樂 倡加快建公屋 改善居住環境

撰文:呂婉怡
出版:更新:

近期接連出現家庭悲劇,婦聯今日(9日)發布的「快樂家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僅35%港人對家庭生活感快樂,受訪者指影響家庭生活快樂因素,包括「家庭經濟收入減少」、「抗疫壓力」及「照顧家庭壓力」。婦聯促請港府加快建造公屋,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帶頭落實家庭友善措施。

婦聯今日公布「快樂家庭」問卷調查結果,當中,訪問1,658名18歲以上香港居民,共收集726份網上回覆及932份實體問卷,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狀況。 調查結果反映,今年僅35%市民對家庭生活感愉快,但較上年的27%有進步,上升8%,其餘39%感不快樂,26%答不知道或很難講。

調查指出,影響家庭生活快樂與否的三大因素,包括「家庭經濟收入減少」、「抗疫壓力」及「照顧家庭的壓力」。有8成人認為「家庭經濟收入減少」對快樂指數的影響最大,而往年影響最大為「抗疫壓力」,香港婦聯秘書長馬淑燕表示,香港已逐漸回復正常,抗疫不再是港人面對的最大困難,相反是現時經濟環境導致的收入減少。

社區溝通輔導服務不足 家庭困擾大肚婦:「唔知點講,見到社工有啲驚」

被問到不開心時常找的傾訴對象,有34%會找朋友、同學或同事傾訴;23%會與家人傾訴;4%會會尋求社工幫忙,而有31%受訪者則不會與他人傾訴。超過5成受訪者認為現時沒有足夠的社區溝通輔導服務。

馬淑燕分享個案,指曾遇到一名在街上流連的大肚婦,在溝通及引導的過程中,得悉她正受家庭困擾問題,但又不知如何找人傾訴及協助,認為「家醜不出外傳」,「我唔知點講,見到社工有啲驚」,更一度泛起自殺念頭,唯之後在義工協助下得到幫助。馬淑燕認為,現時社會上的情緒支援不足,令很多基層市民都不知如何尋求幫助,團體建議政府提供正向家庭教育的活動,增加社區的關愛感。

8成受訪者認為建公屋、改善居住環境最能重拾家庭快樂

此外,8成受訪者認為增建公屋,改善住屋環境最能夠重拾家庭快樂;57%望能增加長者及幼兒照顧者的支援;最後有26%受訪者望能提高最低工資並實行一年一檢。

團體亦建議政府加快興建公屋速度及縮短輪候時間,改善住屋問題,並促請政府帶頭全面落實家庭友善政策、標準工時相關政策,完善幼兒照顧服務及增加照顧者支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