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加價.拆局|半價日優惠反而縮水?原有97折優惠可享半年減價
上周政府與港鐵完成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檢討,將香港物業發展利潤納入計算因素之一,政府統計處今日(28日)公布可加可減方程式中最後一個關鍵數據,得出加價2.3%的結果。
由2017年起,港鐵提供「程程3%車費回贈」(或稱97折優惠),每次維持至少6個月,有時回贈甚至加碼,令到即使加價後,乘客仍有起碼半年支付加價前的票價。然而,今次票價檢討將有關安排取消,改為於4月及5月兩個周末設半價乘車日。
半價看似吸引,然而實際港鐵所需成本或更低;而且除非當天不斷乘坐港鐵,否則乘客所獲回贈可能更少。另外,假如「程程3%車費回贈」仍存在,其減幅其實較今次加價幅度為大,即乘客原本在面對加價之前,可享受半年「減價」。
按最新可加可減方程式的計算結果:
整體票價調整幅度= 0.5 x 去年12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2%) + 0.5 x 去年12月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3.6%) — 生產力因素(0.8%)+去年轉撥(0.5%)* — 0.2%^
*由於去年凍價,有0.5個百分點加幅延後至今年追加
^今年特別安排,將0.2個百分點加幅延至明年
▼3月28日 港鐵再度按機制加價▼
港鐵過往必須提供半年3%車費優惠
政府與港鐵於2017年檢討機制時,推出「程程3%車費回贈」,顧名思義,即向乘客提供每程3%車費折扣,每年維持最少6個月。不過實際操作上,並不一定是3%,2019年加碼為3.3%、2020年在政府補貼下提升為20%、2021年曾推出5%優惠、2022年亦有3.8%扣減。
按照當年的協議,「程程3%車費回贈」由「分享利潤機制」及「服務表現安排」下的資金,撥作票價優惠,前者按港鐵前一年的基本業務利潤水平決定金額,如利潤達150億元,港鐵便須撥出3.25億元;後者則是服務延誤的罰款,每宗事故最多罰2,500萬元。不過,按照機制,即使「分享利潤機制」及「服務表現安排」下的資金不足以提供6個月的3%車費回贈,港鐵都需要額外調撥資金維持該優惠。
然而,在今次檢討後的新機制下,「程程3%車費回贈」已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特別車費日」。車費日會提供半價優惠,由於2022年港鐵發生的多宗事故,共須罰款1.03億元;而每2,500萬元,港鐵便要於特定的周六或日,推出一天「特別車費日」,因此今年共推出四天。
半價日未必及3%優惠着數
半價看似吸引,運輸及物流局亦指此舉更直截了當、清晰易明,並形容「補償感覺將更為明顯」。然而,更明顯不等如乘客更受惠。在此舉例說明:
假如居住在荃灣的A先生,每日從乘港鐵到中環上班,現時八達通成人票價為14.9元。以曾實施多次的3%優惠為例,在加價2.3%後,車費將為約15.2元;但受惠於每程3%優惠,每程車費為14.8元,每程節省0.4元,來回即是節省0.8元。在同樣車程下,A先生於車費半價日,來回可節省15.2元。這15.2元的金額,在3%優惠下,A先生來回乘坐19天港鐵上班已有同樣效果。
今年只有四個半價日,以相同車程計算,實際上A先生76個上班天,已等同於四個半價日。然而,3.3%優惠可維持至少半年,假設每月平均工作22日,每日都乘坐港鐵來回,本身A先生可節省105.6元;但在半價日之下,四天只是60.8元。
當然,實際上假日的出行模式與平日有異,如當日不斷乘搭港鐵到天南地北,確可實際節省更多。但現實上,部份人假日可能不外出;亦有可能自行駕駛,結果反而受惠更少。過往港鐵於周末推出半價日時,便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或令上班族或未能受惠。
3%優惠可抵銷加價
過往3%優惠惹人詬病的一大原因,是減幅太低,乘客或未察覺。不過客觀而言,翻查2017年以來的港鐵加價,其實最大加幅都是2019年的3.3%,而該年起便未曾推出過較3.3個百分點為低的優惠。港鐵一般於每年的6月實施新票價,3%優惠亦大約同步推出,其實際效果便是抵銷該半年的加價,絕大部份乘客仍支付加價前的原價。這便正好解釋,為何乘客未太感覺到優惠,因為仍然支付原有車費。
若今年實施3%優惠可變相減價
然而,以今年為例,假如仍實施「程程3%車費回贈」,由於其幅度高於加價的2.3個百分點,實際上市民原本可享有半年「減價」。再以A先生為例,荃灣往中環的成人八達通車程於加價後約為15.2元;但在「程程3%車費回贈」下,只須繳付14.8元,較現時原有的14.9元更要便宜1毫子。
誠然前文所言,「程程3%車費回贈」在原有機制必須維持至少6個月,金額主要來自「分享利潤機制」及「服務表現安排」,如資金不足則港鐵再自行補貼。以2021年為例,本身2020年嚴重服務延誤的罰款只有1,500萬元;按利潤機制,由於基本業務利潤少於50億元,毋須撥出資金,但最終仍須額外補貼2億元作車費優惠。
利潤機制取消或減優惠金額
不過在新機制下,雖然「服務表現安排」的罰款上升,但「分享利潤機制」已取消;而且亦未見港鐵承諾每年設多少個「特別車費日」,即是本身必須用作票價優惠的資金或減少,亦毋須再受承諾所限額外補貼提供優惠。事實上,今次四個半價日只涉1億元;而過往的「程程3%車費回贈」,一般都涉及2億元或以上,例如疫情前的2018年,當年的3%優惠涉及2.83億元,當中6,000萬為港鐵額外補貼。
在「分享利潤機制」實施以來,除了2021年未需撥款,其餘都須撥出至少1億元作為票價優惠,由2013年至2022年間,十年間已撥出16.8億元,即平均每年1.68億元。運輸局指,部份人仍然認為金額不足,不求將盈利與方程式掛鈎。然而,取代「分享利潤機制」的,是將可加可減方程式中的「生產力因素」,改為與香港物業發展利潤掛鈎,與原有的方程式相比下,最多只是額外令票價調整幅度下調0.2個百分點。
港鐵或成最大贏家?
0.2個百分點即是多少?若以票價換算,以中環站往旺角站為例,現時成人八達通票價為12.5元,加價2.3%後票價約為12.8元;若以舊的方程式,在加價2.5%後,票價同樣若為12.8元。
▼3月21日 港鐵票價調整機制公布▼
若以實際金額計算,港鐵曾透露,若加價幅度減少1.2個百分點,如於2022年1月1日生效計算,估計該年港鐵會於少收1億元。立法會議員張欣宇亦曾按過去的車費收入推算,加價幅度減少0.2個百分點,只是大約涉及3,300萬元,金額遠遠少於「分享利潤機制」的過億元。不得不提的是,若按現時機制,過去10年間,只有去年的物業利潤,令到加幅要下調0.2個百分點。
新機制下,港鐵必須調撥用作優惠的資金很可能減少;市民實際享用的票務優惠亦恐未及往昔。究竟最終得益的是升斗市民,還是由政府擔任大股東的港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