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狂潮‧拆局】供應增、樓價仍高企? 真相原來是......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政府昨日(28日)公布多項樓市數據,其中未來3至4年一手私樓潛在供應量,再創紀錄新高,達9.6萬伙。
表面上供應增加,需求不變,樓價理應回調,但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樓價指數卻再度破頂。有學者分析,縱使一手供應增加,也不足夠彌補二手樓萎縮量,整體住宅供應仍缺,惟若然時政府待一手供應達頂峰後撤辣招,二手盤同步釋放,「到時兩邊供應一齊湧現,(樓市)會死!」

學者認為,單是一手樓供應升,不足夠應付市場需求。(資料圖片)

數字屬假象 一手供應增難彌補二手萎縮

據運輸及房屋局公布,未來3至4年一手私樓潛在供應量達9.6萬伙,較去年第四季預測多2,000伙,即平均每年2.4萬伙供應,接近97年前平均每年2.5萬伙的水平,反映新樓供應,已逐步回復「合理」水平。

正常供應增多,需求又未有大幅度轉變下,樓價理應持平、甚至回調,出現均衡點。然而,偏偏樓價續升,差估署樓價指數新報319.8,按月升2.07%,連升12個月,按年累升17.83%。

發展商將稅項補貼轉嫁消費者,樓價難跌。(資料圖片)

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指,預料均衡點短期「唔會發生」。

他解釋,現時的新增供應僅限於一手市場,二手供應在辣招政策下大幅萎縮,額外印花稅下(ssd)投資者無利可圖,雙倍印花稅(dsd)加上按揭成數低,用家換樓成本增加,故不論投資者或用家均欠缺賣樓的誘因,二手盤源被凍結。「一手供應點樣增加,都唔及二手(供應量)萎縮的幅度」因此,實際上整體供應仍未能滿足需求。

學者:辣招稅促使樓價上升

與此同時,他又指稅項才是樓價上升的主要原因,政府統計的樓價指數「存在誤差」,因指數未有將稅項納入考慮因素,「政府加重稅後,發展商表面提供補貼優惠,實際將稅項此轉嫁至消費者,將定價提高,令一手樓的價格升得更快,二手又跟隨上升。」

麥認為,需求管理措施僅屬短期,長遠應由市場自行調節。「樓價始終都會跌,一手供應最終會多到足夠迎合需求,惟屆時政府才撤辣招的話,二手供應又同步釋放,兩邊供應一齊嚟,(樓市)就會死。」

他又認為,加息非左右樓價升跌的主因,「加幾厘息,每月供款先有少少影響,但而家問題係,畀唔畀到買樓份首期同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