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咬後指甲鎅十字、塗口水可止痕?醫生教蚊叮消腫止痕招數
天氣悶熱潮濕,又是蚊蟲出沒的季節,加上近日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本港新增一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個案,市民更要注意蚊患。
到底什麼人才是「惹蚊」高危一族?種種紓緩痕癢的「古法」又是否有效?皮膚科醫生就認為,被蚊叮後要小心避免患處再受刺激,建議使用濕毛巾冷敷,減少腫脹。
誰是惹蚊高危一族?
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表示,蚊子對溫度非常敏感,如市民體溫較高,尤其是運動過後可能較容易被蚊蟲叮咬。另外,蚊子亦會被香水香味吸引,如市民使用香氣太濃的香水亦可能會增加被蚊叮的機會。
另一皮膚科專科醫生陳俊彥則提到,肥胖人士及小童皮下脂肪相對較厚,皮膚表面溫度高,可謂被蚊咬的「高危人士」。如排汗較多,亦會較「惹蚊」。另外,孕婦亦可能因身上衣物多,而令體溫上升,呼籲孕婦注意防蚊。
至於坊間流傳O型血人士較「惹蚊」,史泰祖及陳俊彥均指說法現時尚未有明確科學根據。
為何嬰兒被蚊叮後患處特別腫脹?
陳俊彥指,一般而言嬰兒皮膚較幼嫩,被蚊叮後遇上的敏感反應亦可能較明顯,所以被叮咬處比成人更加嚴重,要小心處理。另外,如本身有濕疹等症狀人士,被蚊咬後要加倍注意,避免情況惡化。
患處指甲鎅十字、塗抹豉油、口水等古法是否有效?
史泰祖表示,輕微拍打患處可減低痕癢感,但就不宜以指甲在痕癢處「劃十字」,因為可能令皮膚受損,繼而引致細菌感染。另外,因口水性質屬輕微鹼性,可紓緩蚊叮處的酸性,亦有輕微減低痕癢的作用。
陳俊彥就提醒市民,傳統民間智慧古法,如在蚊叮處塗上豉油、醋、薄荷膏等,可能對不同人引起敏感反應,不建議使用。
被蚊咬後最好的處理方法,應先以冷濕毛巾或冰墊敷患處,減輕腫脹。另外,亦可塗抹潤膚膏作初步處理。如情況嚴重,應考慮求醫,醫生一般會處方含有微量類固醇的藥膏,如有需要亦可能處方口服的藥物,如抗組織胺,可以止痕癢。
蚊怕水成分要注意
坊間流傳不少防蚊方法,史泰祖指部分可能有效,但在醫學角度最重要是使用含有「DEET」成分的蚊怕水。他建議,選購時宜選擇「DEET」含量30%以上的產品,可有效防蚊,藥房也有售。
其他防蚊小貼士
市民如到戶外活動時,宜穿上淺色長袖衣服,可減低被蚊蟲叮咬的機會。另外,史泰祖又提醒家長要注意嬰兒被蚊叮咬,建議在嬰兒手推車上,加上防蚊紗。
陳俊彥指,蚊蟲容易在草叢、多水、潮濕地方滋生,建議市民避免前往,以防蚊患。
寨卡病毒注意!
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胡家倫表示,現時部分地區正受寨卡病毒、登革熱等透過蚊叮傳染的病毒影響,市民如要到相關地區旅遊,應做好防蚊措施。回港後,亦建議繼續使用蚊怕水一段時間,避免被本地蚊蟲叮咬,傳播病毒。一旦遇上皮疹、發燒、結膜炎、肌肉或關節疼痛等症狀,應立即求醫。
他續指,寨卡病毒除了可透過蚊叮傳染,亦可在性接觸傳播,以及可能透過孕婦傳染給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