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襲港】31歲港女訪南美染寨卡 家住大埔昌運中心

撰文:朱韻斐 黃卓然
出版:更新: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26日)公布,本港新增一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個案。個案涉及一名31歲女士,曾在4月8日至21日訪厄瓜多爾及秘魯。她在本月21日回港,同日出現頭痛、喉痛、嘔吐。個案曾向私家醫生求診,至24日往大埔那打素醫院求醫,一直留院至今。她的尿液樣本對寨卡病毒呈陽性反應。中心總監黃加慶指,個案在除求醫外,很少出外,認為社區爆發機會低。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一名住在大埔的31歲女子其中一個尿液樣品對寨卡病毒呈陽性反應。(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指,個案為香港人,住在大埔昌運中心大廈,她不記得自己曾被蚊咬。個案為31歲香港女子,曾在4月8日至21日到厄瓜多爾及秘魯探親,2個地方都被世界衞生組織列為寨卡病毒傳播地區。她在本月21日回港,同日出現頭痛、喉痛、嘔吐及噁心。她在翌日(22日)曾向私家醫生求診,至23日身體出現紅疹。患者最終在24日往大埔那打素醫院求醫,一直留院至今。個案同行者、家居接觸者都無病徵。

李明偉(左)指,明日起會在患者大埔的住所和醫院附近加強滅蚊工作。(林若勤攝)

黃加慶認為爆發寨卡病毒本土感染的機會低

黃加慶指表示,該病者除求醫外,這段期間很少出外。她的尿液樣本對寨卡病毒呈陽性反應,但其中一個血液樣本對寨卡病毒呈陰性反應,相信血液內病毒含量不高。黃認為,寨卡病毒在社區爆發機會低。

寨卡病毒可由蚊子及性接觸傳播。雖然本港近日雨水多,有利蚊蟲滋生,但食物環境衞生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李明偉指,大埔區最新蚊患指數是零。他強調數字不代表沒有蚊,審慎起見,明日會有加強滅蚊工作。

寨卡病毒活躍程度高 特別是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區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表示,北半球地區正開始踏入夏天,相信本港傳入零星寨卡個案的機會愈來愈多。由於香港沒有傳播寨卡病毒主要的蚊媒埃及伊蚊,加上冬季相對較凍,他認為本港成為寨卡病毒疫埠的可能性很低。

孔繁毅續指,自2015年起寨卡病毒在全球活躍程度沒有減少,仍然嚴重且難以受控,特別在近赤道、氣溫較暖和的地區,包括南美、加勒比海附近、北美的科羅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等。孔繁毅說,各國不同藥廠正研究寨卡病毒疫苗,部份已進入第二期臨床測試,預計相信未來2、3年可面世,主要可供準備懷孕女性、年輕女性、疫埠居民注射。孔繁毅說,在此之前,市民只能靠基本的滅蚊和個人防蚊工作預防感染,特別是孕婦應避免前往疫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