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5%領現金津貼受惠者憂兩年後未上樓 社協倡現金津貼恆常化
公屋一般申請者的最新平均輪候時間雖略縮短,但仍達5.5年,有組織今日(26日)發布現金津貼試行計劃中期成效的調查結果,指出有近七成半正領取現金津貼的受惠人估計兩年後仍未上樓,當中有逾四成人憂未來無法負擔租金;有近三成人稱屆時或逼於經濟壓力考慮申請綜援。該組織建議政府將現金津貼恆常化,並指出計劃現時排除了10多萬非長者單身及輪候未滿三年的住戶,促政府盡快將非長者一人公屋申請人納入計劃。
▼2月26日 社協發布現金津貼試行計劃中期成效調查結果▼
政府在2021年推出為期三年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為輪候公屋超過三年的基層家庭提供現金津貼。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在2022年11至今年2月期間訪問238名居於不適切居所的住戶,結果發現有約97%正領取現金津貼的住戶均以津貼支付租金,近八成人稱得以減輕租金及精神壓力。
社協稱,住戶對計劃評價正面,肯定其扶貧成效,惟調查也發現,有近七成半正領取現金津貼的受惠人估計兩年後仍未上樓,當中有逾四成人憂未來無法負擔租金,有近三成人稱屆時或逼於經濟壓力考慮申請綜援。
社協又稱,調查同時發現,當現金津貼結束後,分別有近半數、及逾四成的受訪家庭稱會被迫削減子女的學習開支及活動費用。由於基層住屋開支佔其入息中位數四成二,一旦失去現金津貼的支援,這些家庭將無額外資源照顧子女學習需要。社協指,這些情況將有違政府扶貧的大方向,建議政府將現金津貼恆常化。
社協也表示,計劃有逾84,000個住戶受惠,但截止2022年9月底,有約26,700宗曾受惠現金津貼的住戶,因公屋申請狀況轉變而遭終止派發現金津貼,當中包括獲首次公屋編配的住戶。
社協的調查指出,拒絕編配的原因眾多,包括交通不便、遠離原居社區的支援、欠缺街市、醫院等,而貧窮家庭經濟有限,工時長,轉承擔高昂交通費,在考慮是否接受首派時會考慮住屋地點會否方便工作及上學,促政府不要本末倒置,為壓縮輪候時間或其他原因而凌駕基層的選擇自由,希望政府可派發現金津貼直至住戶遷入公屋。
另外,社協也指出,現時的計劃排除了10多萬非長者單身及輪候未滿三年的住戶,促政府盡快將非長者一人公屋申請人納入計劃,或考慮重推「N無津貼」,與現金津貼項目雙軌進行, 讓未能受惠現金津貼項目但有經濟需要的劏房戶透過「N無」津貼得到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