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 陳凱欣促明年第一季成立

撰文:呂穎姍 黃煦緻
出版:更新:

【施政報告2022】由2017年開始制訂「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今年將正式出爐。特首李家超今(19日)發表任內第一份的施政報告,指會在今年推出相關藍圖,並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及推出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
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認為是很好的方向,但仍要等候計劃細節及落實一段時間才可以評論措施的成效。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凱欣則表示,希望政府於2023年第一季就能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盡快落實並提供服務予市民。她亦建議所有社區康健中心提供必備基礎健康服務,包括社區藥房、中醫、牙醫服務,減少對公營醫療的壓力。

+3

為紓緩公營醫療壓力,政府將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負責統籌及管理公私營界別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有消息人士指,以上部門將於2024年成立。陳凱欣認為成立時間可再加快至2023年第一季,「(以往)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有教授、有中醫師、有行會成員、有福利界人士,根本已經有雛形」,足以成立管理局,強調最重要是落實並提供服務予市民。

陳凱欣表示,現時社區康健中心的服務「有啲(社區康健中心)有,有啲無」,完全不統一。她建議所有社區康健中心提供必備基礎健康服務,包括社區藥房、中醫、牙醫服務,減少對公營醫療的壓力。

陳凱欣認為,「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成立時間可再加快至2023年第一季。(資料圖片)

至於政府明年起會推出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推動公私營協作,並資助約一半檢查和治療費用,轉介經地區康健中心識別有高血壓或糖尿病高風險的市民至私營界別作進一步檢查。陳凱欣表示,現時註冊醫生一半在私家市場,一半在公營市場 ,惟九成市民往往到公營市場尋求服務。她認為私家診所可以幫忙分流公營專科門診及普通科門診病人,「一定仲有好幾對手可以幫手。」

另外,政府亦將醫療券由現時每年2,000元的醫療券增至2,500元。不過,長者須使用至少1,000元醫療券於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層醫療用途後,增添的500元才會自動發放至其戶口作該等用途。

陳凱欣表示,「2017年至2018年加過1,000蚊......今次咁多年以嚟加500蚊,其實完全追唔上醫療通脹。」她指有很多長者本身有不少疾病,有遠視、老花需要配眼鏡或要帶助聽器,期望政府再加大醫療券的金額。她指現時的附帶條件是用1,000元預防疾病及管理健康,認為政府應向長者講清楚何為預防疾病,「唔好有咁多規範」,希望將1,000元比例減至500元,「佢哋真係連睇醫生都唔夠。」

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認為,今次施政報告提及「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及「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是很好的方向,但仍要等候計劃細節及落實一段時間才可以評論措施的成效。他同樣認為,不少的穩定病症都可以加入「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如慢性痛症、骨科及心理疾病等。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亦指,相信今屆政府推出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是延續上一屆政府的藍圖,認為相關概念很好,「但點做得到先係關鍵」。他續指,現時不少市民對地區康健中心認識都不足夠,認為在推動基層醫療前必須要加強宣傳。

他指只資助50%費用對於基層來說有一定的負擔,因如檢查和治療費用高昂,政府資助一半後,市民仍要邀交不少的費用,希望增加對綜援的市民及低收入人士資助額。

▼地區康健中心▼

現時香港私家醫生要出來執業,毋須修讀家庭醫學課程,即醫學生畢業後實習一年便可以出來執業。黃仰山表示,政府現時亦有以行政手段,要求家庭醫生如要獲得政府的資助,包捨醫療券及疫苗接種計畫。他認為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後,長遠目標可考慮可以提升私家醫生加入基層醫療指南的門檻,以確保家庭醫生有更好的家庭醫學專業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