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記麻雀|一撇一捺刀刻上色巧奪天工 手雕師傅:雕筒子錯恨難返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一撇一捺仔細刻劃,再小心翼翼上色,需要絕妙的技巧及功力,才可製成一副手雕麻雀。香港碩果僅存的手雕麻雀老店「標記蔴雀」(標記麻雀)第三代傳人張順景(景叔)表示,要雕成一副麻雀,先要挑選物料,再送到內地廠房加工再切割,送回店內再由景叔一刀一筆雕刻上色,才製成「四方城」的主角。

他又透露自己雕麻雀時,喜歡先難後易,故習慣先雕萬子,因萬子最多筆劃,最易則筒子,惟最易亦是最危險,「筒子一轉彎就返唔到轉頭。」

面對清拆危機,他坦言最希望原址保留,令技藝得以繼續發光發熱,讓人知道上一輩手工藝毫不簡單,「唔係講笑㗎,拮手拮到起哂疤。」

+1
希望出多少力,畀人知道以前個輩真係好辛酸,唔係講笑,拮手拮到起哂疤,好辛苦,講就輕鬆,做好辛苦。
標記蔴雀第三代傳人張順景

要雕成一副麻雀談何容易,從事手雕麻雀逾50年的張順景(景叔)表示,落手之前首先需要挑選材料,原素材是尤如玻璃櫃大小的板,需先將素材送往內地工廠加工,並切割成「一粒一粒」的麻雀,並送返店內。當他收到加工後的「麻雀」,就可以落手雕刻。

景叔透露,自己喜歡「先難後易」,故習慣先雕萬子,因萬子最多筆劃,花費工夫亦最多,而最易是筒子,但筒子卻暗藏危機,「最快但最危險,要小心,因為筒子要轉彎,一轉就無得返轉頭。」他指會先雕完兩三副才開始上色,「油一副要咁耐,油兩、三副都有咁耐,因為要等啲油乾。」

景叔表示,自己習慣先雕完兩三副才開始上色。(資料圖片)

近年經常出現一些體積較小的麻雀,是否麻雀亦受香港土地問題而要「改朝換代」?景叔笑着「解畫」,稱體積較小的是台灣牌,體積較大的是廣東牌,香港主要打廣東牌為主,故會購入體積較大的廣東牌,但近年越來越多人愛用台灣麻雀,因此大小有分別。

雕工已熟能生巧的景叔,指台灣麻雀因較幼小,雕刻時要更加注意,自己習慣先雕好其中一款牌,才換另一種牌型,「(轉牌款)初初雕會唔慣,但雕慣咗就一樣。」

除標準麻雀外,景叔亦會接一些顧客訂制或特別要求的訂單,其店面亦擺放不少樣版,像「張順景雕」、「虎虎生威」、「善」等,甚至戒指、玫瑰等,雕起來亦駕輕就熟。問及最喜歡雕什麼,他笑言:「無乜所謂,通常係好意頭嘅字,個客鐘意咪叫我做囉,我緊係鐘意啦,有好意頭最鐘意。」

無話難雕,多筆劃就難啲,一樣做法,最好係一字啦,最少筆劃。
標記蔴雀第三代傳人張順景
雕刻麻雀逾50年,景叔雙手已被雕刻刀不斷「拮」破皮。(盧翊銘攝)

一代傳一代的技藝,到景叔手上再無繼承,他坦言不收徒弟與行業式微有關,因以前生意好時,過年前兩三個月已訂單爆滿,惟到現時到年三十仍要擔心無生意,「周不時一日都做唔到生意,唔發市好平常,成個禮拜都做唔到一千銀都有,我賣一副牌都已過千啦。」

無人學啦,因為無生意,佢叫我教我都唔教啦,真係搵唔到食嘛,要學幾年㗎,唔通學一日半日?緊係唔得啦,你就算雕咗都要有個客欣賞你,買你嘢咁至ok。
標記蔴雀第三代傳人張順景

技藝雖無入室徒弟承接,但景叔卻越來越多「小徒弟」。他表示,近年工作坊越來越熱門,自己不時都受邀到工作坊傳授技巧,尤其外國婦女對手雕麻雀最感興趣。他更透露,外國人視手雕麻雀是一門藝術,經常捨得花錢買入,現時店內有四成生意都是外國客。

(外國人)好鐘意,佢地肯出錢、捨得買,當我哋係藝術,想買留念,佢覺得值得。
標記蔴雀第三代傳人張順景
景叔希望政府可保留原址,一切可有商有量互相配合。(盧翊銘攝)

三代傳承,店址曾搬遷過四次,但總離不開佐敦區內。景叔解釋,做生意希望總在左近,因老顧客會一直光顧,「啲客仔就喺左近,嚟都嚟你舊鋪幫襯啦,搬得遠又要佢搭車,啲客會走。」工藝老店去向未明,月底是否能開業仍是未知之數,景叔很簡單,希望這門手藝仍可繼續下去。

但都要有地方,我第一個希望係原址保留,搬第二度,無哂舊客好難守。
標記蔴雀第三代傳人張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