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雕麻雀見證港人50年流行娛樂轉變 年輕人重新欣賞專門訂製
每逢農曆新年,總喜歡約親友打麻雀打個夠本,打麻將的「劈哩啪啦」,加上談天說地的聲音,滿室充滿熱鬧的氣氛。 麻雀又稱麻將,是一項中國傳統的棋牌類遊戲,在未有機器大量製造的年代,我們手上的麻雀都是由師傅們的巧手一刀刀雕刻、上色,他們對原料和製法都十分講究。於佐敦一帶的唐樓樓梯底,現存歷史悠久的樓梯舖「標記蔴雀」,除了販售各種麻雀工具、賭博工具,在此還能夠見到師傅拿起雕刀,俐落而細心地製作手雕麻雀。
(以下內容節錄自《守藝工匠ii──香港手藝匠人精神》)
「標記蔴雀」店主張順景師傅(景叔)從事麻雀雕刻約五十年,在童年時期每天讀書放學後、做完功課、吃完飯,就會到店舖幫忙。最初只是幫忙打雜,負責麻雀上色,他一有空就學雕刻。過去的店舖有很多舊牌,別人會拿用久了的麻雀過來買新牌,新牌便可以便宜一點。景叔十多歲就拿舊牌學雕刻,最初常常刺到手,最怕的是雕筒子,製作筒子需要使用木鑽,雕刀的軸心很幼,一不小心用力就會移位斷掉飛出,鐵片插到手很痛,他更試過有一次止不住血。
黃金年代
景叔憶述六七十年代,當時流行打麻雀,店舖生意非常好,日日不停做。以前很流行每過年就換一副新牌,師傅們於過年前三四個月就已經準備之後的訂單。過去懂一門手藝不愁搵食,雕麻雀師傅一天可以做兩至三套牌,外國人來一買就一百多套牌,所以大間的麻雀店有六七個師傅工作,沒位置再請人的就給外發,拜托其他師傅幫忙做。後來八十年代出現大量快速生產的麻雀的機器,使手雕麻雀開始衰落,加上香港人生活忙碌,有了其他娛樂活動,漸漸少人打麻雀,現今人們都傾向使用手機玩麻雀遊戲。後期更出現電動麻雀枱,麻雀館紛紛改用,手雕麻雀規格上不能使用於電動麻雀枱,漸漸沒落。
機器製作只有一個模,每一隻麻雀都工整沒有偏差,雕刻紋理非常深,所雕刻出的文字與圖案比較糊。而手雕的麻雀刀法的線條粗幼有變化,能夠看出筆法筆路。雖然不能做出百分百一樣,也正因如此,師傅每筆每劃都有着細微調整,使其做到整套的麻雀整齊工整。而每一位師傅所雕刻的文字風格不同,景叔說在以前行業昌盛的年代,能夠分辨出哪套麻雀出自哪一位師傅的手。
十多年前手雕麻雀已經沒落,景叔一年只能賣到一兩套。幸虧於四、五年前開始與社企合作開辦手雕麻雀工作坊,多了媒體報道和推廣,更多年輕人認識到手雕麻雀、懂得欣賞,找景叔訂製。現今店內生意四成是外國人,香港人也多,但現有的製成品已賣到七七八八了。
書名:守藝工匠ii──香港手藝匠人精神
作者:Rain Haze
【本文獲「非凡出版」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