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樂居虐兒案|機構指前線員工培訓不足欠指引 倡推守護兒童政策
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童樂居去年底爆虐兒案醜聞,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國際培幼會(香港)總幹事蕭美娟今日(16日)在電台節目指,事件破壞社會對幼兒工作者的信任,認為教育局及業界對前線員工處理虐兒個案的培訓不足,教師缺乏支援,在無清晰的行為守則和制度之下,只能夠依據自己判斷。她指該會已發布《守護兒童政策》框架,定立明確指引,冀為業界提供以實證為本的參考。
蕭美娟在港台節目《香家家書》表示,國際培幼會發現,過往大眾都較多關注虐兒事件後的補救工作,但做好預防虐兒的工作同樣重要,應透過完善守護兒童相關細則及培訓、加強對學校的支援,協助前線工作人員為兒童創造安全環境,確保其有能力預防及處理虐兒事件,同時當「沒有保護罪」獲通過後,亦可保障前線免受法例檢控。
她稱,教育局近年雖新增處理虐兒個案指引,惟相關培訓仍然不足,未必有足夠能力預防兒童受到傷害或識別懷疑個案;另一方面教師亦反映即使學校訂立籠統的員工守則,但只是新入職時的提點,例如提醒避免與學生獨處、罰企不宜過長等,對與學生相處的界線、適當與不恰當的行為都缺乏清晰或劃一的標準。
蕭說,雖然現時業界有「保護兒童」方面的培訓,但在預防及減低兒童在機構內受到傷害方面培訓仍然不足,不少教職員反映一旦校內發生懷疑虐兒事件時,均面對不少困難,亦正因缺乏劃一標準,教職員很難介入或決定是否要通報。
她指出,在未有針對守護兒童政策的官方框架之前,國際培幼會早前了解其他先進地區的「守護兒童標準」,並於2020年發表《守護兒童政策》框架,訂立了四大範圍,包括程序、政策、人員及文化,以及問責、二十項原則及標準,例如訂立明確行為守則,列明對待兒童的恰當及不恰當行為、向持份者提供清晰處理投訴的指引、設立讓員工毋須擔心受追究或歧視的舉報政策、列舉不同灰色地帶該如何處理等。
她舉例稱,與學童一對一授課或訓導時,宜於有閉路電視的房間進行,或拉開課室窗簾,讓課室外同事或家長能觀察到房內情況。該會期望《守護兒童政策》框架可以為業界人士提供一個以實證為本的參考,用來制訂一套有用的機構政策和程序,並在即將訂立的新法例下保障機構及員工的聲譽。
社會福利署1月17日進駐「童樂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