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躍進推動隔離病房發展 組裝合成或充氣病房便利興建移動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一場世紀疫症令全球醫療機構對防治傳染疾病的方法及設施有更嚴格要求,尤其隔離病房等標準更較昔日大大提高,包括換氣量及負氣壓要求。筆者早前提及,本港隔離病床數目在2003年沙士後大幅增加,但數量遠遠不足以應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而這次疫情下,本港能迅速增加抗疫能力,主要依靠快速改建普通病房作隔離,加上國家援建大規模組裝合成方艙的支持,才可渡過難關。近年海外更出現以充氣塑膠建成的隔離病房,設施可在更短時間建成,長遠有助應付突如其來及不同情况抗疫需要。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上任工程師學會會長源栢樑

本港隔離病床數目由2003年「沙士」前的177張,大增至今已改建有過萬張以應抗疫之用,亦設有大型臨時社區及方艙式隔離中心等。除改建外,加設正式高規格隔離設施亦不可少,有關構思相信在兩個醫院基建十年發展計劃中會有不少著墨。而加強抗疫力措施亦包括筆者前文曾提及,首創的可轉換式隔離病床設計,如治療需求減少則可轉換回普通病房供一般病人使用,大大提高醫院病房調動的彈性。

在隔離病房設計上,一般人多以為一定是使用負壓系統運作控制氣流方向,此類病房可防止受污染的空氣流出病房以外,同時確保室內換氣量高,有助將病毒稀釋。但其實亦有隔離病房以正氣壓操作,部分有特殊需要的病人,如燒傷及曾接受骨髓移植病人等比較容易受感染的一群,他們所需的隔離病房要確保室外空氣不會隨便留入房間,減少患者感染機會,故會用上正氣壓系統。

不過,若有容易受感染患者同時被確診新冠肺炎等傳染病,難題便出現了,應使用哪一種氣壓裝置?此特殊情況便需一款特別設計、設有「前室」作緩衝區的隔離病房。此類隔離病房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包括公用走廊、前室及病房,病房屬正壓設計,當病房門打開時,空氣會隨著氣壓由病房流向前室,這些可能帶有病毒的不潔空氣會在前室被抽走,因此前室需設較強的抽風系統,同時空氣亦借此由走廊公用位置抽進前室,並透過抽風扇抽走。

因此,病房內的不潔空氣不會流入公用走廊,而經抽風系統過濾及抽走;同樣走廊的空氣亦不會流入病房,以確保病人不受其他病毒感染,這設計更會配合雙重聯鎖門作控制,確保兩邊門不會同時開啟。

在沙士後筆者研發出「可變身」式隔離病房,可隨時按需要由普通病房轉換至隔離病房,「變身」時間只需不到72小時,特別適合在確診個案突然大幅上升的情況使用。當局亦可根據在北大嶼山設有由國家援建的臨時隔離病醫院為藍本,以組裝合成方式建成,同樣可縮短建築期,相信可適時推出作抗疫。筆者與一些業界也設計有以組裝合成建造的高規格隔離病房。

此外,德國近年亦推出以充氣塑膠建成的隔離病房設施,興建時間可與使用組裝合成方法比較,筆者認為本港亦可作借鑑,因其結構相對較輕便,方便搬運到不同地方使用。整體來看不同的隔離病房設計及建造方法可給予當局在疫情突然加劇時,以多元化隔離設施去處理大量住院者的需求,不會受制於單一的供應渠道,對抗疫工作會更為順暢。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亦剛剛卸任工程師學會會長一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