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熱線】躁鬱尖子午夜無眠 與義工煲電話粥:喊又打 嬲又打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長年與精神病為伴,日子是如何過?年屆50的小魚(化名),與躁狂抑鬱症走過逾30年,躁狂病徵令他精神亢奮,難以入睡;抑鬱症令他情緒波動,偏偏深夜無人能傾訴的時刻最難捱。
藥物無法明瞭心聲,小魚拿起電話,終找到了懂得他的聽眾。精神健康熱線成為他情緒抒發的出口。他最長試過晚上10時半至翌日清晨5時,近7小時訴心聲。這班聽眾,就是從不介意公餘時間「馬拉松式」24小時支援市民情緒的義工。

年過半百的小魚(化名)長年與精神疾病博鬥,藥物仍未能排解內心鬱結,需要的是聆聽者。(鍾偉德攝)

小魚在1980年代會考時考獲3科優良,是所讀學校的文科狀元,家人都對他期許甚高。但事與願違,小魚會考後開始出現狂燥病徵,精神亢奮至難以入睡。他住院3個月後,仍需每天服食20顆藥達3年以上,部份的安眠藥和鎮靜劑令小魚長期感暈眩、常昏睡,無法集中精神完成學業。

小魚多年來打過不同工種,但因疾病關係,工作上並不如意。下班後卸下工作壓力,仍難以入睡。(Getty Images)

疾病令小魚難以發揮原有的學業表現,他在高考成績不理想,重讀高考後,輾轉在澳門完成大學學位課程,然而仍難覓穩定的工作。多年過去,小魚是工作履歷表可謂填得滿滿,「經驗豐富」,他曾任文員、補習老師、保險經紀、行政助理、清潔工、保安等20多份工作。因為精神病和藥物副作用影響,小魚難以投入工作、經常與同事產生磨擦,在不同工作環境均難被接納。躁鬱症之外,小魚在3年前更患上思覺失調,開始出現幻覺。

多年來身邊沒有太多聽眾

精神病徵持續影響下,小魚有時會亢奮得難以入睡,又會情緒波動。想盡訴心聲時,小魚感慨,其實多年來身邊沒有太多聽眾,只有鄰居、舊同學和醫院的護士。

後來,小魚知道非牟利機構利民會,成立了24小時的精神健康熱線「即時通」,他變成了熱線長期「支持者」。小魚坦言,長期每天都會致電熱線:「開心又打嚟、唔開心又打嚟、嬲又打嚟、喊又打嚟。」小魚笑言,「愈夜愈有機」,無眠時刻最難捱,曾試過晚上10時半致電至翌日清晨5時,由不同的熱線義工輪流接聽。抒發情緒後,加上定時接受藥物治療,他的病情慢慢改善,後來,他驚覺自己很久沒有再致電「即時通」。目前,小魚已康復,定期仍會回到醫院覆診;以及到醫院做義工,以過來人身份協助其他病患。

情緒壓力來襲,致電他人傾訴也許是解困重要一步。(視覺中國圖片)
羅慧妍說,有時會員病發、好抑鬱的時候,甚麼人都不想見,就靠義工主動打給他聊天,發現情況。(鍾偉德攝)

有別其他危機處理熱線 主動聯絡求助人跟進

註冊社工及利民會「即時通」精神健康支援服務項目主管羅慧妍指,2012年1月成立的「即時通」是本港少有提供會員服務、24小時的情緒支援熱線。現時已招收約370名會員,主要是抑鬱和精神分裂的患者,其中30%人是獨居,傾談對象和支援都較少。

利民會的電腦系統會記錄會員資料及他們每次來電的跟進情況。該會亦不設「結案」(Close File),會主動關心和跟進會員的近況,羅慧妍說:「有時(會員)病發、好抑鬱的時候,甚麼人都不想見,就靠我們主動打給他聊天,發現情況。」

陳志成說,社區上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多是危機介入,「佢企跳就叫救護車救返佢」,「即時通」則是極少有行會員制陪他們走復原路的熱線。(鍾偉德攝)

註冊社工暨利民會宿舍主任陳志成指出,現時社區上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多是危機介入,「佢企跳就叫救護車救返佢」,「即時通」則是極少行會員制,透過長期與會員建立關係陪他們走復原的路,預防情緒轉差而出現危機。除了會員外,該熱線亦接受其他市民來電,不會拒聽。

使用者接受服務後6個月精神健康好轉

利民會於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向146名「即時通」服務使用者進行調查,了解他們的情況有否改善。他們利用專業評估工具計分,對比他們在接受服務初期,與半年後的精神健康狀況。結果發現,使用者的分數由平均29.07分跌至25.08分(分數愈低,精神健康愈好)。羅慧妍指,結果反映服務使用者在接受「即時通」支援服務半年後,精神健康有顯着好轉。

24小時「即時通」熱線:351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