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醫心繫青山 不忍犯案者患精神病而不自知
精神科醫生蕭慧敏在「青山」行醫多年,書寫過不少法庭精神評估報告,但面對病患從未麻木。她眼見有囚犯患精神病多年而不自知,犯事後才有機會在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首次接受治療,更因犯錯和患病受盡「雙重歧視」。蕭醫生深信囚犯不應因曾犯錯而被忽略其醫療需要,令她堅持為小眾提供醫療服務。
攝影:余俊亮
「自己好深刻有一部分的精神科病患者,第一次接觸精神科就是在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有些人已患病多年,但無人理會又不懂得求助,犯了事才有機會第一次看精神科醫生,我們趁這個黃金機會給予治療,希望(他們)治好病後不再重犯。」蕭慧敏說。
90年代英國研究:七成六在囚女性有精神障礙
蕭慧敏目睹不少這類病人因患上精神病和犯刑事案而受到「雙重歧視」,連帶家人亦不被接納,但她認為病人的醫療需要,不應因犯罪者的身分而被忽略,他們的病情往往較複雜,反而更需要全面和專業的治療,助他們走向康復的路,而病人的家人亦很需要被關顧。1997年甫揀選專科培訓,便一腳踏入青山醫院受訓的蕭慧敏,輾轉到過其他醫院工作,但她始終心繫青山,迄今大部分行醫足迹也在青山:「做咗咁多年都冇後悔,好鍾意自己份工」。
蕭慧敏引述上世紀90年代的英國研究指,還押囚犯中,有63%的男性及76%的女性患有精神障礙,比率較正常人高2至3倍。蕭解釋,不少在囚人士因無法適應監禁生活,面對司法程序而產生焦慮及抑鬱症狀,更可能因無法持續獄前的物質濫用而有「斷癮」症狀,少部分人還會出現拘禁性思覺失調;部分人則在羈押前已患上精神障礙如幻覺、妄想、躁狂抑鬱症而犯事。受羈押人士如在懲教署下懲教機關服刑期間出現精神問題,會被轉介至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法醫精神科醫生有一半的工作時間會到該中心為他們提供外診服務。
法醫精神科現時仍未受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承認為專科分科,而在醫管局工作的法醫精神科醫生,除了要具有精神科專科資格外,還要具備《精神健康條例》、刑事法例等法律知識,更要熟悉刑事程序、不同罪行所涉及的精神病理學及相關精神司法事宜,並須懂得法庭報告書寫技巧、與檢控機關懲教署及法庭合作,以及掌握如何上庭出任專家證人。部分醫生更曾到歐美國家的高設防監獄進行臨床實習。
除了精神科醫生,法醫精神科團隊還有護士、臨床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社工等共約100名成員,其工作除了裝病評估、撰寫醫療報告、出席聆訊,還為在囚人士提供精神科治療。2013年起,法醫精神科部門更會為入境處轉介的酷刑聲請者及尋求庇護者提供免遣返聲請評估服務。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