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回收桶不當使用情況未減 申訴署提六招改善 促定期公開數據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三色桶」回收效用成疑,申訴專員公署去年底主動調查廢物分類回收桶管理及成效,今(28日)發表報告指,不少市民反映回收桶經常滿溢,或因途人誤放廢屑而大大影響回收成效;亦發現桶上只有非常簡單的標示,未能有效減低市民不當使用回收桶的機會。
公署認為,回收表現會直接影響市民對當局處理廢物分類回收工作的信心,故提出六項改善建議,包括定期發布公共空間回收桶的運作數據、以圖文方式加入更多回收資訊、就政策定位訂下檢討時間表等。

申訴專員趙慧賢公布「廢物分類回收桶的管理和成效」的主動調查報告。(政府新聞處圖片)

「三色桶」推行多年,不同政府部門在全港設置約1.8萬套回收桶,環保署、漁護署、康文署及房屋署在其轄下場地設置的回收桶所收集到的回收物,平均只佔全港都市固體回收物總收集量約2%。公署調查期間共收到45份公眾意見,不少市民反映某些設於路旁的回收桶經常滿溢,或因途人誤放廢屑而大大影響回收成效;亦有市民關注政府對承辦商的監管不足。

環保署自2020年10月1日起,從食環署接管設置在公共空間的回收桶的管理工作。截至去年底,環保署設置1,885套位於公共空間的回收桶,收集頻次由每周一次至七次不等,其中「日日清」的回收桶佔約2.4%。承辦商亦須就個別回收桶偶發的滿溢情況(即回收物容量達70%),提供額外的收集服務。

公共空間回收桶的每月滿桶報告。(「廢物分類回收桶的管理和成效」主動調查報告截圖)

去年每月平均回收量達116公噸

去年回收桶的每月平均收集量為116公噸,較2019年至2020年同期每月平均收集量約102公噸為高;回收桶的每月整體回收率平均達到64%,較環保署接管前的60%為高。

至於公共空間回收桶的每月滿桶報告宗數,由2020年10月的149宗,下跌至2021年12月的44宗。新設的快速通報機制亦廣為市民接受及採用,約三分之二的報告及投訴是透過智能二維碼、熱線電話或即時通訊應用程式WhatsApp向承辦商直接通報。

三色回收桶經微調,將原來設置於回收桶的垃圾桶改為收集回收物,增加收集容量及減低市民把垃圾誤放回收桶的機會,但部分衛生情況仍然未如理想。(資料圖片 / 勞敏儀攝)

未適時更新回收桶資訊 回收桶標示過於簡單

申訴署去年曾到油尖旺區及灣仔區一帶視察,發現部份回收桶的放置地點與應用程式內所標示的位置不符、少部份回收桶損毀,以及有個別回收桶重複出現滿溢情況。環保署回應申訴署時表示,已檢視應用程式內的所有公共空間回收桶資料,發現未有及時更新資料的回收桶約有30個,佔總數少於2%,並已於今年2月初完成更新有關資料。

報告又指,環保署鼓勵市民使用回收桶時,集中收集三種廢紙及優先回收廢膠樽,但回收桶上只有非常簡單的標示,用家如欲了解各種回收資訊,需掃描回收桶上的二維碼。申訴署認為,回收桶上過於簡單的標示,未能有效減低市民不當使用回收桶的機會,以及回收物被污染導致不能回收的風險。

在管理回收桶的政府部門中,只有環保署備存回收桶整體回收率數據。(資料圖片)

促定期發布回收率數據 助釋除公眾對回收桶成效疑慮

對於不少市民對回收桶成效存疑,公署認為環保署可定期發布公共空間回收桶的運作數據,例如回收桶的總收集量、回收量、回收率、滿桶報告數字等,以提高服務透明度。此外。

在管理回收桶的政府部門中,只有環保署備存回收桶整體回收率數據,公署建議鼓勵相關部門備存更多回收數據,如回收桶的整體回收率,助監察及調整回收桶的管理策略。

申訴專員趙慧賢表示,回收桶在社區非常顯眼,其回收表現會直接影響市民對當局處理廢物分類回收工作的信心。(資料圖片 / 羅君豪攝)

申訴專員公署提出六項建議:

1、檢視公共空間回收桶的標示,考慮以文字和圖像加入更多回收資訊,並在新設計的回收桶上採用,以讓市民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如何正確使用回收桶;

2、適時更新流動應用程式「咪嘥嘢」內有關公共空間回收桶的資訊;

3、加強與其他管理回收桶的政府部門的協作,積極鼓勵相關部門備存更多回收數據,以助監察及調整回收桶的管理策略;

4、定期發布公共空間回收桶的運作數據,提高服務透明度,讓市民透過數據更客觀地了解目前回收桶的成效;

5、持續加強宣傳教育,包括在不同渠道分享市民使用回收桶的成功經驗,以鼓勵更多市民參與減廢回收,並重建市民對回收桶成效的信心;

6、公共空間回收桶政策定位訂下檢討時間表,以決定其未來路向,並向公眾解說,讓市民知悉社區上回收桶的數目可能會逐步減少,甚至完全被取代的原因。若決定沿用公共空間回收桶,應持續檢視垃圾收費實施後對公共空間回收桶的影響及採取相應措施,確保公共空間回收桶繼續發揮其功效。

環保署:正檢討公共空間回收桶定位

環保署表示,位於公共空間的回收桶,每年回收物數量約1,000公噸,佔整體回收物數量少於0.1%。隨着「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逐步發展及減廢回收計劃落實,該署預期位於市區路旁的回收桶的使用需求會下降,公共空間回收桶的角色會漸變,甚至隨着「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的發展及其他因素,可能會完全被取代。環保署正就公共空間回收桶的定位進行檢討,以決定其未來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