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場所長期關閉 獨木舟港隊失戰奧運機會 港將:被疫情玩弄
去年的東京奧運,港將連連報捷,為本港運動發展揭開新一章,可是獨木舟港隊卻因為疫情、隔離等因素,被叫停參加奧運資格賽,痛失參加這四年一度國際體壇盛事的入場券。雖然可以全國運動會登場,卻要在酒店隔離三周,無法在賽前加操,總教練Peter Matus想起隊員的經歷,慨嘆「心也碎了。」
儘管如此他們未曾言棄,繼續苦練力求9月在杭州舉行的亞洲運動會能創下佳績,但卻本港一月初卻爆發歷來最猛烈的第五波疫情,訓練場所勒令關閉,訓練多月的成果幾近白費,面對政府強硬的「清零」政策,一眾年輕港將不禁反問自己:仍剩下多少光陰虛耗,心裏多番掙扎去留。
延伸閱讀:
年屆50多歲、來自匈牙利的Peter Matus,前年7月被香港航空解僱後,曾是匈牙利獨木舟國家青年軍的他,去年11月轉換跑道,成為獨木舟港隊總教練。Peter多年前已在港隊跟操,看着隊員走過高山低谷,但天不從人願,划艇40多年,無想到疫情成為其運動員生涯最大的衝擊,亦再一次擊潰其剛起跑的第二事業。
休賽期訓練被打斷
第五波疫情一月初來襲,獨木舟總會關閉沙田石門和斬竹灣訓練中心,操練被迫腰斬,看着隊員一步一步地成長,他不斷鑽研新的技術、參考其他國家隊的訓練,帶領隊員繼續向前,但一切努力都付之一炬:「這次的防疫措施再次打擊我…訓練的連續性被截斷,每個訓練、每個計劃,都取決於前一日的成果,並分為不同階段,現在我們是在強化體能的階段,這是休賽期的工作(offseason work),這是你唯一增加耐力的機會。」
一切都已經消失,我們不單止錯過一周六次的健身訓練,而是整體體能和條件都在倒退。
令他更心痛的,是看着隊員去年9年到陝西參加全國運動會時,被迫在酒店隔離三個禮拜,痛失賽前鍛練的機會,Peter痛斥安排對港將不公。
他們要在隔離酒店虛耗三周,我心也碎了,這對他們並不公平,他們要與十分強勁的中國選手競賽,他們從未缺席任何一次訓練,而港將僅可以在酒店做掌上壓三周,然後便要直接落場對壘,不應該這樣運作,這樣會影響他們的心理、自我價值或自信。
港將:隔離21日已輸在起跑線
其愛將、男子500米雙人(K2-500)獨木舟代表張朗然(Austin)不禁慨嘆,落場參加全運會前,只能在酒店房內健身、以維持體能,但無法在水上熟習「水感」、「艇感」已輸在起跑線。他無奈地說:「21日冇得扒艇,同21日都專心扒艇,分別係好大,尤其是係比賽前…基本上爆發、反應,所有野都係會差咗好多。」最終他在半準決賽止步,表現遠遜預期。
對他來說,全運會至少也有落場的機會。加入港隊兩年的他,與其他運動員一樣,視奧運為目標,愈操愈勇的他,本來有望代表港隊衝擊奧運獎牌,惟總會卻基於疫情、隔離等因素,取消參加去年舉辦的「亞洲輕艇激流錦標賽暨奧運資格賽」,Austin連同一眾戰友白白喪失奧運入場券。
他不禁苦笑遭疫情玩弄,同為港隊代表,卻只能隔着電視、看着其他項目的選手在遙遠的彼岸爭勝、連連報捷,辛酸自知。
又試過冇得練啦,練返嘅時候又同你講冇得去比賽,係畀呢個疫情玩弄可以話係,即係好反覆,不停有啲假希望,跟住又冇咗…都好可惜。
「人生有幾多個10年?」大概是Austin過去一段時間最大的掙扎,大學畢業後,在家人的反對聲音下,堅決加入港隊,本來目標定在兩年內要做出成績,他的期望大概已落空,現時已報讀教師文憑課程,為自己「鋪後路」,畢業前的短短一兩年時間,可能是Austin「衝牌」的最後機會。
靜水競速卻只能到風高浪急大海訓練
面對疫情種種阻撓,他未敢言棄,在家操練體能外,又借用總會的划艇機練習,「總之搵方法畀自己繼續,keep住有得訓練,叫做唔好跌咁多狀態。」
他更不時搬着沉甸甸的獨木舟,與Peter到烏溪沙和西貢等自行出海練習,在種種挫折和難關下,繼續「盡做」:「我哋係靜水競速,但係香港最多係個海,你好難搵到一個地方好似城門河咁靜,有一條大直路,有曬所有mark嗰啲距離。」
有幸隨隊到到澳洲訓練的他,終於能暫時打破訓練場地被關閉的困局,港隊下月起更會到捷克、波蘭和加拿大三國參加世界賽「2022 ICF Canoe Sprint World Cup」,但9月能否如願參加9月在杭州舉辦的亞運會仍是未知之數。
仍抱着一絲希望的Austin,寄望能在亞運會打破自己的紀錄,或是香港紀錄,為運動生涯寫下新的里程碑,但被問到有沒有信心,他卻不禁長嘆:「係咪理想中嘅狀態…呢個係難啲,即係你點都一定想更加好,但係本身lockdown之前,大家好明顯地進步緊,我都覺得自己keep住進步緊,係right track,但係無啦啦就封曬(訓練場所),咁就好難keep到,有冇信心就真係一半半。」
面對着一波又一波疫情,加上「清零」政策,Peter心痛隊員要不斷面對隔離的難關,但停止比賽卻會令隊員失去作戰經驗,他正考慮舉辦本地賽事,為隊員重拾下水競賽的經驗,並藉此進一步推廣現時剛開始受興起的獨木舟運動,讓更多有潛質的年輕人能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