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痛氣喘被當肺癆醫足10年 確診罕見慢性血栓塞肺高壓命剩半年

撰文:梁思行
出版:更新:

「年紀大,機器壞」走路容易氣喘、呼吸困難、胸口疼痛不適等這些都是常見年紀大問題。或稍有不慎,被誤以為當肺癆醫治,但背後可能隱藏一罕見疾病——慢性血栓塞肺高壓(CTEPH),若未被發現及即時作出適當治療,五年存活率低至一成。

「一般人根本冇可能知咩事,淨係知心口痛。」羅先生在十年前暈倒在街上後,持續心口痛、氣喘,一直被誤為肺癆醫治,兩年前才被確診為罕見疾病「栓塞性肺高壓」,當時壽命已只剩約半年,經手術治療救回一命。

71歲的羅先生在10年前在街上過馬路期間突然暈倒,經十年誤診後來才發現換上罕病栓塞性肺高壓。(梁思行攝)

初期感呼吸困難 嚴重會心臟衰竭而死

年過七旬的羅先生,10年前在街上過馬路期間突然暈倒,醒來之後持續有心口痛、久未能入睡,當時行路亦有氣喘症狀,上樓梯無法上至三樓、甚至二樓的梯級。平日走在街上,大概每走到一間商店的距離,便要休息數分鐘休息及「回氣」。

他最初期去到一間醫院求院,當時醫生診斷他為肺癆,並處方抗生素服用。服用約半個月後依然沒有改善,更有惡化的跡象。「講真呢樣嘢要撞正(有經驗的)醫生,先睇得到你有呢種情況。我哋一般人根本冇可能知道係咩事,淨係知道心口痛。」

栓塞性肺高壓是一種罕見的肺高壓疾病。肺部的動脈管腔內形成血栓和纖維性狹窄,導致肺部動脈阻塞,漸漸肺血管的壓力隨之增加,導致病人患病初期感到呼吸困難,嚴重會導致心臟衰竭而死。

心臟專科黃加霖醫生(右)稱,慢性血栓塞肺高壓病徵與一般上年紀人士機能變差的狀況無異。(梁思行攝)

手術成功 兩年後已「行幾條街都得」

由於病情已持續10年反覆不斷、症狀沒有改善,羅先生經轉介到瑪麗醫院,終於發現確診「栓塞性肺高壓」,當時若不做手術,壽命可能只剩約半年。經風險評估後決定接受肺動脈內膜切除(PEA)手術,身體已漸漸恢復。

目前手術兩年後,羅先生定期服用藥物穩定病情,呼吸亦無大礙,「以前行一兩層樓梯就要唞唞,宜家要我行幾條街都得!」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曾建平(左)、71歲患「栓塞性肺高壓」的羅先生、及心臟專科黃加霖醫生(右)講解罕見病「慢性血栓塞肺高壓」。(梁思行攝)

手術需要開胸風險高 有新藥提高存活率

心臟專科黃加霖醫生稱,這個罕見病發年齡一般約63歲,病因可由很多不同因素引致血管出現血塊,目前研究顯示,急性肺栓塞是誘發栓塞性肺高壓的主因。治療方法主要依靠PEA手術,當非每一位病人身體都適合。「因為PEA手術需要開胸進行,如果患者身體唔可以承受風險,或者喺肺部一啲中、遠端位置,醫生唔能夠移除阻塞嘅位。」

不過,黃加霖續,近年醫學界研發出sGC刺激劑(全名: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可以有擴張血管作用,這類藥物進入血管平滑肌後,能擴張血管、減低壓力。他指,經歐美醫學使用經驗反映,服用後患者可持續改善運動能力達兩年,六年內持續服用的存活率達八成。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曾建平指,現時香港罕見病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多個不同專科的診斷,才能獲知患上罕見疾病。本港投放罕見疾病研究及發展的資源極少,以致缺乏具經驗的罕見病醫護人員,部份患者更因為延誤救治而最後求助無門。

他稱,本港對肺栓塞性肺高壓病患者沒有一個官方統計,但經外國研究及本地醫生臨床經驗推算,每一百萬人中約有3至5人患有栓塞性肺高壓。他希望,增加醫護和研究人員對於罕見疾病的認識,協助研發新藥物或療法。另外建議建立罕見病病人名冊,定立臨床和醫學定義,將更多藥物納入安全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