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館「#物色—館藏文物的色彩美學」周五亮相 「五正色」劃展區
香港藝術館由周五(5日)起至明年3月30日,會增設「#物色——館藏文物的色彩美學」新展覽,公眾可以免費入場。是次展館首度以中國古代五大類顏色劃分展區,每個展區亦以代表人品的方式帶領觀眾了解文物背後的歷史及文化。
展覽以中國古代五大類顏色為主題,將展區劃分為青、赤、黃、白、黑,稱為「五正色」的區域,以顏色為切入點,展出300多件香港藝術館的中國文物藏品,包括陶瓷、漆器、絲織品、玻璃、玉器等,並以五位歷史人物秦始皇、宋徽宗、明代永樂帝、清代乾隆帝和大臣郎廷極,為各顏色代表「KOL」,介紹當代皇帝如何影響器物的色彩。
展館展出明黃色帝后衣服
香港藝術館一級助理館長(中國文物)麥詠雯介紹時指,黃區以清代乾隆黃及乾隆帝為代表主題。早在明代,皇室已禁止平民穿著黃色,一直沿用至清代,乾隆時期更加進一步將黃色細分成不同等級,顯示不同皇室成員的身分地位。其中展覽展出明度最高的「明黃色」服色,並為帝后專用的服色。
80多件展品由私人收藏家捐贈
展館內亦展出80多件由私人收藏家、敏求精舍會員鍾棋偉捐增的文物,包括在紅區展出名為「郎紅釉觀音尊」的陶瓷。麥詠雯指,清朝的陶務官郎廷極燒製出一種高溫紅釉瓷發色,濃豔似剛凝固的牛血,故被稱為「郎窰紅」。
有份捐出文物的鍾棋偉分享指,個人習慣收集同類型、相同形狀的瓶器,得知藝術館以顏色為主題劃分展館時,覺得概念非常新穎和特別,故亦樂意捐出文物。雖然捐出大量文物,但他笑指,「冇話捨唔捨得,都係身外物」。
展館以多種現代手法呈現文物
展館除了以顏色及代表人物作為展區「KOL」等現代手法吸引觀眾眼球外,亦在每區配合顏色放置現代藝術作品。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指,過去藝術館以年代或單色器物的排序方式排列展品,今次展館期望透過新方法想概念,推廣藝術普及化,並從而讓公眾了解每年文物背後的文化史。
她又指,為配合藝術館在2019年完成的翻新工程重開後的新路向,「諗咗一系列展覽」,今次展覽是其中之一,並已策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