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鏈球菌|9月密集出現群組感染個案 高峰期一日3宗確診
本港爆發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單是9月至本月10日累積79宗個案,比平時每月平均9至26宗大升,衞生防護中心經調查後發現9月8日至本月7日出現32人的群組爆發,最高峰時幾乎每日都有確診個案,其中3天更錄得日增3宗病例,情況罕見,群組患者中2人死亡,死亡率近一成,只有10人出院,即有20名患者需較長時間留院治療。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經傳媒查詢後,公佈新一期《傳染病直擊》,分析近日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爆發情況,9月至10月10日發現的79宗個案中,32宗屬於同源頭、基因型「III ST283」乙型鏈球菌,餘下27宗不屬群組個案,20宗基因分析仍未有結果。
分析32人群組的病發日期,最早1宗個案於9月8日確診,其後一直至9月27日幾乎每天都發現新增個案,當中9月14、19及24日3天更是日增3宗個案,到10月2日至7日再發現6宗。患者年齡31至87歲,並無兒童及青少年感染,常見症狀包括敗血症(即細菌入血)、化膿性關節炎、腦膜炎及蜂窩組織炎。
調查發現群組中有一半患者(16人)記得曾處理鮮魚,當中2人是來自不同食肆的廚師、1人是兼職魚販,但3人工作上並無關連,所有患者均指病發前沒有進食生或未煮熟淡水魚,因為大部分患者指經常光顧魚檔及街市,加上中心到部分患者曾光顧的街市抽取樣本亦發現相同基因細菌,故相信較大機會感染是透過接觸或處理淡水魚,尤其手部有傷口的人,但亦未能完全排除由進食感染,調查仍進行中。
中心指出,新加坡亦曾發生涉及146人的大型群組爆發,而魚塘養殖淡水魚更是常見帶有乙型鏈球菌,有研究發現東南亞地區帶菌比率可達12.5%至100%。中心呼籲市民要預防感染需做好以下保護措施:
-經常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
-保持手部清潔和適當處理傷口
-處理或接觸未烹煮的淡水魚或海產時戴手套,並避免傷口接觸未烹煮的淡水魚或海產
-避免進食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或海產
-到訪濕貨街市時避免皮膚接觸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