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拆局|新界北都會區難解短期房屋需求 無著墨解決劏房
行政長官新一份施政報告指出最新估算本港缺乏約3000公頃土地,提出多項房屋土地政策,包括於「北部都會區」開拓額外600公頃土地興建房屋。不過,不少新政策屬中長期的房屋供應措施,未來5年只有約10萬伙公營房屋落成,而「北部都會區」額外提供的單位更被納入下一個10年期的供應量,即於2031-32年才開始有房屋落成。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新計劃佔地廣泛,更涉多項基建,質疑現屆政府未必做到。觀塘劏房居民關注組組織者陳穎彤亦批評,政府今次無著墨於解決劏房問題,僅將過渡性房屋作為「擋箭牌」。
▼2021年《施政報告》發展新界北▼
林鄭在施政報告中,預告《2030+》最新報告本港土地短缺將達3000公頃,她亦提出不少土地房屋政策亦著眼於中長期的房屋供應。
「北部都會區」新增單位料於2031年後供應
其中一個焦點為發展「北部都會區」,料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土地作住宅及產業用途,料可提供新增單位16.5萬至18.6萬伙住宅。政府估計連同現有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元朗區及北區的住宅單位,北部都會區可提供最多92.6萬伙住宅。
「北部都會區」額外提供的住宅單位,連同多個策劃中的項目,將共涉及的56.5萬至68.6萬伙公私營單位。不過,將全部納入2031至32年後的下一個10年至15年的供應。
龍鼓灘2027年才填海
新一份施政報告亦重提多項過往建議的措施,包括於2011年提出的發展岩洞及近岸填海。值得注意是,涉及的土地於未來10年內亦將未有房屋供應。當中政府將研究龍鼓灘填海、屯門西地區規劃及重啟馬料水填海,政府消息人士指龍鼓灣填海料最快於2027年開始填海、2030年有首幅土地供應。而岩洞發展於今次施政報告亦再被重提,不過同樣最快要於2027年才有可騰出首幅可發展的用地。
▼2021年《施政報告》房屋問題重中之重▼
重建舊屋邨影響短期房屋供應
政府亦提出透過重建舊屋邨增加房屋供應,包括發展潛力較大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料共可提供5100伙。不過根據消息人士所指,馬頭圍邨亦最快於2027年才調遷首批居民,而西環邨甚至需要至2029年才可安排居民遷出,消息人士亦指重建舊屋邨影響短期的房屋供應,需要作出取捨。
▼2021年《施政報告》發展河套地區▼
未來5年僅落成10萬伙 難解燃眉之急
雖然政府再次預告未來10年已覓得350公頃土地建33萬伙公營房屋,較去年宣布的330公頃多20公頃。不過,施政報告指當中只有約10萬伙可於未來5年供應,意味著超過20萬伙需要在後5年落成,消息人士亦指出首5年的房屋供應難再加快。
面對公屋輪候冊數字上升,超過22.6萬人居於劏房,政府於新一份施政報告缺乏解決短期房屋供應的板斧,只能靠增加5000伙過渡性房屋解燃眉之急。雖然政府指,未來幾年整體過渡性房屋的供應達2萬伙,惟根據運房局網站,現時已落成的過渡屋項目只有約1,300伙。
▼2021年《施政報告》洪水橋成新界CBD▼
本土研究社:去到下屆政府,政策會唔會又變?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政府土地發展論述的定位出現具大轉變,現時整個「北部都會區」規模龐大,與從前力推「明日大嶼」時強調「唔夠地」的說法有很大出入,「好似今日先突然睇到有地。」他又指,過去民間團體一直呼籲發展棕地等,但政府一直視而不見。
陳劍青形容,對今次計劃持「觀望態度」,因整個項目佔地大,更涉及多項基建、伸延北環線等,預料發展時間甚長,質疑現屆政府未必做到,「去到下屆政府,政策會唔會又變?」
陳劍青又指,在「北部都會區」以外,附近亦有不少棕地,擔心政府只把焦點放在都會區,未必檢視其他適合土地,變相縱容棕地亂象。他表示,棕地、發展商土儲、丁地等,才是主要的土地來源,惟現時政府收地的力度不夠,今次《施政報告》未有提及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擔心即使大力發展「北部都會區」,但不少土地仍由私人持有,最終主導權並非在政府,或會影響日後規劃。
劏房關注組織批無著墨解決劏房
觀塘劏房居民關注組組織者陳穎彤指,施政報告提出的土地房屋政策不但無新招,亦只硬推填海及發展新界北,發展房屋需時之餘,亦未有交代當中公營房屋的比例。她指政府一直表示關注劏房情況,卻未有任何政策著墨於解決短期房屋問題,只將過渡性房屋作為「擋箭牌」。
綜觀整份施政報告,新界北部都會區,仿如「明日大嶼2.0」,亦同樣提出在未來約20年後才開始有新落成的房屋,可以讓港人入住,到底是否「畫餅充饑」還向政策是否存在連貫性。
葵涌劏房大聯盟成員潘詠珊稱不少劏房户對今次施政報告感失望,認為屬「雷聲大雨點小」。她稱,不論中央或港府近日對劏房關注增加,令不少街坊對今次施政報告有高期望,惟最終未有著墨太多於短期紓困。她稱,今次覓地政策不少只有初步方向,加上過於長遠,難幫助長期輪候公屋的街坊。
▼特首林鄭月娥施政報告2021懶人包▼
▼特首林鄭月娥施政報告2021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