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鉅業創智庫 倡合併新界北多個新發展區 發展範圍增至4700公頃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近日成立智庫「創新城市發展中心」,建議將新界北現有及擬議的五個新發展區整合檢視,連同附近的用地等,料涉及範圍可增至4,700公頃,較現有方案逾2,000公頃大增,估計有機會容納60萬人口,按現時發展推算,料可提供25至30萬伙住宅單位。
政府現時發展新界北,主要細分數個新發展區,包括粉嶺北、古洞北、落馬洲河套區、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以及新界北新市鎮。何鉅業認為,不應獨立發展上述五個新發展區,相反,應一併整合檢視,才能打造產業的發展空間,連繫深圳前海發展。
合併用地發展「創科走廊」
何鉅業建議,除了將五個新發展區合併檢視外,亦同時擴展至新發展以外的地皮,屆時整個範圍將佔地4,700公頃,而現時原有的五個新發展區,合共亦只得2,176公頃,即相等於原有方案的一倍。何鉅業又表示,舊方案只能容納約47萬人,坦言「有啲浪費」,料新方案可容納約60萬人以上。
他建議,可利用新界北構建「創科走廊」發展藍圖,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發展,連接大灣區及前海發展,同時利用經濟產業帶動城市發展。
應檢視日後濕地發展
何鉅業承認,上述4,700公頃用地涉及魚塘、濕地或濕地緩衝區、綠化地帶等生態用地,他建議,應把視野跳出傳統做法,重新檢視相關土地,「你唔理佢,50年後都係宜家咁雜草叢生。」他形容,現時不少濕地緩衝區已變成「山頭」或「泥頭」,故應大膽檢視。
他又指,發展同時要考慮生態,例如接近米埔範圍的用地較敏感,故較難發展,但他說,現時的模式已是20年前,「20年前,對面口岸(深圳)未發展,可能都係濕地、農田,但今日已經唔係,成個生態係咪都唔同咗?」他又提出不同考慮方案,例如香港與深圳合作,將有價值的濕地在該區發展,以補償損失了的濕地。
11月底辦活動收集市民意見 再向政府提交創科走廊方案
何鉅業表示,現時智庫成立了約一個月,將在11月底公佈更多活動,例如公眾參與活動等,讓市民、持分者等發表意見,然後再向政府提出「創科走廊」的方案建議,推動以創新思維落實香港北部區域未來規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