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兩年逾280億吸地 破五大發展商壟斷 業界:或盲搶地托市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五大發展商過去一直主導賣地市場,但近年坐擁雄厚資金的中資發展商冒起加入競爭,短短兩年間,已奪得10幅住宅用地及一幅酒店用地,佔期內售出地皮總量逾四分之一,涉及資金約284億元。該批地皮中,部分更超出市場估值上限成交,反映中資比本地發展商更進取。有分析指,中資發展商會繼續積極投取更多地皮,以扭轉香港房地產多年來寡頭壟斷的情況,未來勢必左右樓市大局。

較早前萬科置業擊退17個財團,以13.1億元投得深水埗福榮街地皮。(江智騫攝)

本港官地市場幾乎由五大發展商壟斷,長地、新地、恒地、新世界及信置等,大型地皮差不多盡由其投得,可謂牢不可破;中小型發展商只能向「蚊型地」入手,或合組財團試投中大型項目,惟成功率一向偏低。

然而,中資近年開始積極投地,打破多年來壟斷局面。過去兩年政府出售38幅住宅用地,其中10幅由中資發展商投得,佔總數達26%,屬歷來新高。當中8幅更是以獨資形式投得,餘下兩幅則與本地發展商合資。而投得的項目規模,多屬中至大型,單計2015至2016年度中資發展商投得的5幅用地,涉及金額逾170億元,佔該財政年度賣地收入逾半.若單位全數建成,至少可提供逾5,000伙。

內地發展商積極參與投地,始於中國海外於2013年「爆冷」以45.4億元買入兩幅啟德港人港地,當時屬市場預期上限,產生平地一聲雷的效果,同時拉開中資全面挑戰本地發展商戰幔。同年內房龍頭萬科置業亦加入戰團,與新世界合資投得荃灣西站6區項目後,去年7月至今先後獨資奪得兩幅住宅地,包括深水埗福榮街用地及屯門第56區掃管笏路用地,後者成交價38.2億元,創出屯門區新高。

事實上,中資參與度愈來愈高,出價亦更見進取,甚至被外界形容為「托市」。如保利置業於2014年初以39.2億元投得啟德第1I區3號地皮,樓面呎價達6,530元,不單比市場估值上限高15%,亦較毗鄰的港人港地再高出逾兩成,創區內新高。此外,中信泰富亦力壓18間財團,奪得的馬鞍山落禾沙里地皮,較市場估值上限高12%,成馬鞍山地王。從各項目的出價來看,反映中資對地皮志在必得。

倘以發展商計,兩年間世茂房地產投地金額最多,前年奪得東涌酒店地後,事隔不足一年,世茂再豪斥70.2億元,奪得九龍塘大窩坪延坪道豪宅「地王」,成集團首度以獨資發展的住宅項目,兩年投地已豪花近百億元。而世茂房地產、保利置業、萬科置業及中信泰富四個內房開發商,期間獨資投地涉及資金為214億元。

中國海外於2013年以45.4億元奪得首個啟德港人港地項目,有機會今年內推售。(梁鵬威攝)

同時,其他新力軍亦紛紛加入戰團,如遠洋地產、中國城市建設(國際)等,近年先後入標投地求分一杯羮。由2014年計起至今,中資在港已花約284億元買入多幅地皮,足見本地房地產市場對中資的吸引力。

相反,本港發展商近年投地,似乎未如過去般進取,如長地去年雖多次參與入標,惟僅投得一幅日出康城第8期,相比集團2012年全年橫掃8幅地,取態明顯轉趨保守。

瑞銀去年發表報告,指本港五大發展商的在每年度賣地的市場佔有率,已由2011年的89%,大幅降至去年9月的41%,反映內地發展商來港投地,逐步搶佔本地發展商的市場,長遠或逐漸取代本地發展商在樓市的地位。

理想城市集團企業估值部主管張聖典認為,內房發展商於內地發展成熟後,便會走向國際,來港投地既可吸取外地發展住宅的經驗,亦可分散投資風險;加上本港賣地條例清晰,並享有低稅率,故近年愈來愈多內地開發商來港吸地,頭兩次或伙拍其他財團,之後便獨資競投。

不過,張聖典指,由於中資未完全掌握本港市況脈搏,故有時或出現「盲搶地」或「出(價)高了」的可能。他預期,今明兩年中資來港吸地的數量,將有增無減,逐步取代本地龍頭發展商壟斷地位,未來可左右本港房地產發展。

萊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高級董事林浩文則估計,樓價正逐步向下調,加上部分中資近年取得一些土地儲備,未來出價或會漸趨審慎,未必會再以高價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