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即棄塑膠諮詢今展開 提上調膠袋稅到1至2元 研會否禁遮袋等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今日(30日)公布,展開《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活動,將諮詢市民對管制酒店派發的洗漱梳妝用品,包括牙刷、浴帽等;以及管制其他膠產品如螢光棒、充氣打氣棒,以及雨傘袋等看法。
委員會亦提出改善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包括研收緊豁免範圍、調整收費水平等。公眾諮詢階段,將收集市民對膠袋徵費意見,包括上調至哪一水平最能推動減少用膠袋,選項「最低收費」由1元起跳。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指,今次公眾參與聚焦非必要及難以回收的塑膠產品。意見收集期至12月29日,料明年第一季向政府提出建議。

每日塑膠棄置量 總重量如155輛雙層巴士

公眾參與文件中指出,本港堆填區的廢塑膠棄置量由2009年至2019年增加36%,惟同期的人口增長僅7.7%。根據2019年香港固體廢物監測報告,在2019年被送往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總量為每日11,057公噸,其中塑膠佔約21%,即約每日2,300公噸,相當於約155輛雙層巴士的重量。

管制即棄塑膠諮詢今(30日)起展開。(諮詢文件截圖)

諮詢文件將收集市民對管制各項塑膠產品的看法,以及有關管制應於短期,即3年內,抑或中期,即3至5年內實施。同時將收集市民對於管制方式的意見。諮詢文件中,擬納入管制的塑膠產品種類多樣,包括盛載水果、雞蛋的膠盒;節慶產品包括氣球和氣球棒、橫額等。另包括本地物流及網購包装、紙包飲品盒上的塑膠吸管、其他洗漱梳妝用品,例如塑膠棉花棒等。

文件亦詢問市民認為上述塑管產品亦如何管制,選項包括全面禁止,引入規管措施或引入自願措施。規管方式包括收費、生產者責任計劃,至於自願性措施,則包括改善產品設計等。

(香港01製圖)

諮詢涵蓋是否收緊膠袋徵費豁免範圍

現行塑膠購物袋徵費計劃,每個膠袋至少須收5毫。諮詢文件亦會收集市民,是否同意收緊豁免範圍的意見,包括會否同意取消現行對盛載氣密包裝的冰凍,或冷凍食品的塑膠購物袋豁免。

文件將諮詢市民將膠袋稅上調至1至2元意見

另外,委員會亦諮詢市民是否同意,為盛載未完全被包裝包裹食品的膠袋提供豁免,如麵包店售賣的麵包、街市售賣的水果,應只有一個膠袋可獲豁免收費。委員會亦提出調整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收費水平,而文件中提出金額,由1元起跳,列出的最高金額則為2元。

委員會亦詢問市民對綠色消費意見,包括是否同意要求製造商提供更多有關即棄塑膠產品的可回收程度,以及再生塑膠成分比率的資訊;以及是否同意建立平台,以便不同持份者互相分享塑膠替代品資訊。

林正財強調,今次公眾參與中提出的塑膠產品細小,對大自然或造成更中破壞,「唔係話細就唔去處理,其實細件更加難回收」。至於時間表方面,他指會參考世界各地做法,如市民在公眾參與中表達強烈要求「做快啲」,委員會在原定的短期及中期的實施時間亦有調節空間。

被問到假如市民在公眾參與中表達強烈反對意見,委員會會怎樣處理?林坦言「唔期望會咁」,而委員會亦有其「價值判斷」,認為要對地球有負擔。他又強調,管制的時間及模式亦有彈性可調節。

環團指文件未提時間表落後國際步伐

綠惜地球表示,歡迎文件出台,惟文件未有提及施行時間表,落後國際步伐,如內地於2020年已推出《限塑令》,而歐盟今年7月,已對十種塑膠實施管制。

綠惜地球發言人續指,2019年本港塑膠棄置量為2,320噸,是十年來第二高;至於回收率僅有8%,是十年來第二低。當中膠袋最多,佔整體塑膠棄置量33%,平均每人每年524個。惟諮詢文件仍有「三不管」地方,包括未提每種塑膠類別的使用上限、減量目標或回收目標;未規管進口產品,以及未釐定可降解或可回收的標準。環團擔心無助減少整體塑膠廢物量,及提升回收量。

環保觸覺認為,有關諮詢方向,可進一步鼓勵本港商界及市民使用可重用產品,但認為諮詢文件未包括監管近年大幅增長的網購包裝,以及微膠珠產品,實為美中不足。環保觸覺又建議,未來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所派發的膠袋,可用作垃圾徵費後的專用袋,做到一袋兩用,減少塑膠使用之餘,亦能避免雙重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