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幼會調查揭逾兩成學童半年內曾受傷害 有老師用雷射筆照眼

撰文:曾凱欣
出版:更新:

國際培幼會最新一項調查發現,超過兩成受訪兒童於過去半年內在學校、補習社或興趣班受到至少一項傷害,包括老師強迫發生身體親密接觸、被老師冷落或被同學欺凌,當中被老師體罰更佔一成。有受訪家長指,小朋友曾因上課不專心,被老師以課堂使用的雷射筆照射眼睛。

培幼會建議,政府應支援並鼓勵教育機構守護兒童,社會福利署及教育局應協調更新學校指引,以協助學校訂立清晰的校本通報機制,處理校內發生的懷疑虐待兒童事件。

國際培幼會就家長、兒童及教育界《守護兒童政策》發布最新一項研究,了解教育機構內的兒童安全程度、家長對機構守護兒童的看法及教育界實行「守護兒童政策」的情況。(曾凱欣攝)

虐兒案近年在本港時有發生,國際培幼會就家長、兒童及教育界《守護兒童政策》發布最新一項研究,了解教育機構內的兒童安全程度、家長對機構守護兒童的看法及教育界實行「守護兒童政策」的情況。

研究於去年3月至8月以電話隨機抽樣進行家長及兒童問卷調查,共訪問501個6至15歲的兒童及513個育有15歲以下子女的家長。另外,組織於2月至4月期間,電話訪問共410位教育界管理層或前線員工,並以訪談及焦點小組深入了解各持份者的意見。

老師強迫身體親密接觸、體罰 幼童不懂講述受害經過

調查發現,超過兩成受訪兒童於過去半年內在學校、補習社或興趣班受到至少一項傷害,包括與老師身體親密接觸、被老師冷落或被同學欺凌,當中被老師體罰更佔一成。有受訪家長在訪問中透露,小朋友曾因為上課不專心,被老師以課堂使用的雷射筆照眼睛,著他要專心上課。

然而,調查亦發現在受到傷害的兒童當中,近一半人不會向任何人講述受害經歷,反映兒童的求助意識薄弱。

多數家長僅以印象評估機構是否安全

雖然有不少家長重視學校或補習社是否有守護兒童的相關政策,然而,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家長依賴印象評估機構安全,包括留意員工是否友善和可信懶、其他家長的評價等。調查亦發現,八成五以上的家長認為,若果機構採取守護兒童的措施,能夠增加為子女報讀該機構課程或興趣班的意欲。

除了家長和學生,學校的老師在守護兒童政策上的角色亦不可缺少。調查指,現時有近七成教育機構備有行為守則,但較少機構要求相關工作人員簽訂及遵守。雖然有近七成教育機構設投訴程序,但少於六成機構會訂立清晰處理個案的時限及調查期間保護兒童的措施。

培幼會調查發現,超過兩成受訪兒童於過去半年內在學校、補習社或興趣班受到至少一項傷害。(曾凱欣攝)

幼稚園在守護兒童上表現最好

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指,「守護兒童政策」可確保機構環境對兒童安全友善的機構政策,透過訂立準則和程序,避免兒童在機構日常運作中受到傷害,「最好冇事發生之前保護細路哥」。

國際培幼會就此提出4大範疇及20項守護兒童標準,包括政策、程序、人員及文化,以及問責制度;當中涵蓋設立完善舉報機制、設具體守護兒童政策文件、定期檢討政策成效等。

在教育界當中,幼稚園在推行20項守護兒童標準的表現最好,總平均分20滿分有14.8分,其次為小學(13.0分)、中學(12.1分)和補習社 (8.7分)。另外,而四大範疇中,教育機構整體在「程序」推行上的表現最佳,總平均分10分為滿分,達7.2分,而「問責」則是教育界在推行守護兒童政策方面較弱的一個範疇,總平均分只有3.8分。

香港幼兒教育人員協會會長、五邑工商總會(幼兒服務)校董周慧珍認為,教師在學生犯錯時應多包容,了解背後的原因,又表示一直對體罰「零容忍」。(曾凱欣攝)

幼稚園校董:對教師體罰「零容忍」

香港幼兒教育人員協會會長、五邑工商總會(幼兒服務)校董周慧珍指,大多數學校在學童受到傷害後方作出應對,「守護兒童政策」可有助家長了解機構有完整的政策保障學童安全。她直言,對逾兩成受訪兒童過去半年曾受傷害的結果感驚訝,認為教師在學生犯錯時應多包容,了解背後的原因,又表示一直對體罰「零容忍」。

對於學童的求助意識低,蕭美娟指,大多受訪學生表示,需視乎事件的嚴重性決定是否求助,若受到輕微傷害學童基本上傾向找朋友傾訴,認為學校或家長有否為學童提供安心的求助環境是重要因素之一。

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指,「守護兒童政策」可確保機構環境對兒童安全友善的機構政策,透過訂立準則和程序,避免兒童在機構日常運作中受到傷害。(曾凱欣攝)

培幼會建議,政府當局應支援並鼓勵教育機構守護兒童,社會福利署及教育局應協調更新學校指引,以協助學校訂立清晰的校本通報機制,處理校內發生的懷疑虐待兒童事件。蕭美娟指,指引可包括老師與學生一對一訓示的要求,例如「玻璃窗見到訓示、同訓導老師一齊」等,用清晰的條文減少問題。她又稱,現時業界普遍對措施持正面態度。

培幼會又建議,教育局可將守護兒童的標準納入《幼稚園教育計劃》中的《表現指標(幼稚園)》和《幼稚園行政手冊》,以及《學校行政手冊》中,讓前線教職員有指引可依;家長亦認多留意機構有否訂立守護兒童的相關措施,並為子女選擇對守護兒童有承擔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