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港產藍牙檢疫手帶生產量達50萬 部分外銷百慕達夏威夷

新冠肺炎|港產藍牙檢疫手帶生產量達50萬 部分外銷百慕達夏威夷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去年襲港之初,創新科技署轄下的「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牽頭研發藍牙電子手環,協助政府推行家居檢疫。中心研發及技術開發總監鄭進雄今日(5日)在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表示,去年初設計家居檢疫藍牙手帶首個模型,面對生產及原材料等難題,負責博士及碩士的亦要落手落腳參與生產,結果成功在7日短時間內完成。他又透露,中心至今已生產50萬部檢疫手帶,部分更出售到百慕達及夏威夷。

右一至右三是低功耗藍牙(BLE)定位的電子手環;左一藍色的是自3月19日起在機場使用的監察手帶。(政府新聞網圖片)
電子手環及監察手帶分別
經機場抵港的入境者,需要戴上電子手環。(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7日內設計出藍牙手帶模型 鄭進雄:要周圍「搶貨」

鄭進雄表示,中心涵蓋範疇小至條碼、藍牙技術,大至搬運機械人及自動導航系統等,直言沒有硬體配合,難以帶給不同公司廣泛應用。鄭憶述,去年初港府推行家居檢疫,中心在7日內設計第一代藍牙手帶模型,配合政府監察受檢人士是否逗留在處所,倘離開會收到警號,並有同事致電跟進及提醒。他說,當時時間緊逼,加上正值農曆新年期間難覓生產商,亦要周圍「搶貨(原材料)」,故中心自建流水線,協助生產的是負責研發的博士及碩士,形容這是「全球最貴的流水線」。中心至今已生產50萬部檢疫手帶,部分更出售到百慕達及夏威夷。

即使是疫苗運送亦涉及大數據。鄭進雄以復必泰疫苗為例,必須儲存在極低温環境,開樽後必須在指定時限內使用,否則失去藥效,令疫苗配送成難事。他指,與海關共同開發電子鎖保護疫苗,若配送車輛偏離原定路線,或途中有人無故開貨,會即時知道,亦可追蹤何人負責交貨、送貨,並透過條碼技術知悉該樽疫苗被何人接種,令供應鏈變得非常清晰。

再工業化下流水線靠實時資料

科技園公司再工業化高階總監姚慶良在同一節目上表示,資料帶動的產業才剛開始,商湯科技、Lalamove等「獨角獸」科技公司能申請上市,背後涉及大規模資料,令他們有效管理,從中找到商機。他認為,「獨角獸」的數目仍相當少,故不應自滿,科技園會配合政府政策,利用土地、設施及生態圈支持產業發展。他又指,工業4.0是指以資訊科技及資料帶動為主的工業,故科技園的先進製造業中心以將軍澳為選址,靠近資料中心,冀建成可持續資料生態圈。

同場的香港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亦指出,必須透過人才培訓、協助開發智慧應用及推動智慧生態圈,提升本港軟實力;而推動本港再工業化,亦需要基建、資金及技術,透過這個「黃金鐵三角」協助本港設立智慧流水線,推動創新發展。他強調,在再工業化下,流水線利用實時資料,而非歷史資料,利用資料檢控產品質量,作出即時調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