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英回流醫生料高薪吸年輕人 憂公院培訓競爭激烈削機會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政府再修訂海外醫生法案,日前公布特別註冊放寬至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專科醫生。瑪麗醫院外科醫生譚樸謙4年前在英國醫科畢業,曾在當地醫療機構工作、2年前成功通過本港執業試,去年夏天回流公院工作。
即使政府計劃放寬非港人專科醫生來港執業,譚樸謙接受《香港01》訪問時估計,未必有大量海外專科醫生願意來港工作,因不少人早在外國落地生根;反而年輕醫生或會為家人及高薪酬回港執業。他指,本港初級醫生的薪金比英國高兩至三倍。
不過,一旦特別註冊途徑吸引大量年輕醫生回港,加上公院將為海外醫科畢業生提供實習機會,譚樸謙擔心出現監察不足問題,「愈高級嘅醫生係愈少,資深醫生好難顧及每個後生(醫生)嘅需要。」這情況不但削弱每名新紮醫生的培訓機會,更可能構成病人安全隱憂。

譚樸謙在2017年畢業於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受訪者提供)

非港人專科醫生與港病人溝通成挑戰

譚樸謙在2017年畢業於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在英國國民保健署工作2年多,其後因家人緣故欲回港發展,遂於2019年底考取本港的醫生執業資格試,趕及疫情停考前的尾班車。他在2020年7月正式返港行醫,現於瑪麗醫院任職外科駐院醫生。

政府日前提出三大修訂,包括特別註冊放寬至非永久居民的專科醫生。譚樸謙指,各國的專科考試均有一定難度,相信外國專科醫生能力足夠,惟他們大部份以英文溝通,與本港病人相處有一定挑戰,一旦溝通有誤便可能構成醫療安全事故。他認為該些外國專科醫生應由顧問醫生監察一段時間,以確保不會發生「斷錯症」等溝通失誤事故。

本港公院初級醫生薪酬高英國兩至三倍

然而,譚樸謙估計未必有大量海外專科醫生願意來港工作,因為他們年資較深,不少人早在外國落地生根,而且有穩定的職級晉升階梯,港府未有提供足夠誘因,吸引他們放棄現有生活。他續說,大部份海外醫生回港的原因,均離不開家人在港,以及薪酬較高。他舉例說,他在英國工作的月薪約為20,000至30,000港元,而本港駐院醫生的薪酬則為70,000至90,000港元,差別高達兩至三倍。

倘若特別註冊途徑能吸引大量年輕醫生回港,加上公院將為海外醫科畢業生提供實習機會,譚樸謙擔心監察這批醫生的工作不容易,資深醫生或不勝負荷。「醫生職級好似金字塔,愈高級嘅醫生愈少,如果一次過有好多後生仔返嚟,資深醫生好難顧及到每個後生嘅需要。就好似好多人分同一塊餅,總會有本地醫生唔開心。」他稱,這情況不但削減每名新紮醫生的培訓機會,更可能影響本港的醫療質素。

本港執業試難度高一直惹爭議,未來雖然引入免試制度,但搭上考試尾班車、「1 take pass」的譚樸謙認為,考試是不可或缺的海外醫生門檻,擔心免試將降低本港的醫療水平。

參加執業試有助熟悉本港醫療情況

比較兩地醫療制度,他直言本港醫院「人流好多、要求好高、節奏好快」,而且市民常見的疾病亦有所不同,譬如港人較多患有肺癆和肝癌等,英國人則較少。他憶述,執業試卷不乏亞洲人病理內容,有助他從書本熟習港人的醫療文化和需要。「有啲醫療用語係香港先出現得多,我溫書嘅時候都要請教香港醫生朋友。」而臨床考試則是全方位的評核,能確保醫生的溝通能力足以了解每名病人情況。

譚樸謙分享,他有數名海外醫生朋友不幸在本港執業考試「肥佬」,正備戰重考,同時期待港府開通特別註冊免試途徑。不過他坦言,這安排對歷年來奮力考試,甚至多番重考的海外醫生不公平,亦使他對日後來港的海外醫生質素有一定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