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露宿者升3倍創新高 缺雙人宿位寧瞓街 社協倡設專屬服務隊伍

撰文:黎倩婷
出版:更新: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發表全港首個女性無家者研究,發現女性無家者佔整體露宿人口由2014的5.5%升至2021年的10.9%,據社會福利署登記數字,至今年全港約有170名女性無家者,比7年前升3倍創新高。社協相信女性無家者實際數字理應比登記人數多,而今次研究發現女性無家者患精神相關疾病情況普遍,有近五成三人需接受精神科治療。

社協認為,女性無家者人數及所佔比例俱升,與政府支援服務不足有關,而無家者服務一直以男性為主導,故促請社會及政府關注她們的需求,例如增設專為女性而設的綜合服務隊伍。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發表首個女性無家者研究,發現女性無家者佔整體露宿人口由2014至2021年躍升近一倍創新高,相信與政府支援服務不足有關。(黎倩婷攝)

缺二人宿位寧「瞓街」 因想有伴侶扶持

曾為露宿者的阿潔和阿峰為情侶關係,兩位都是更新人士,阿潔原有公屋因入獄而被收回,她表示曾打算入住宿舍,但觀望過後發現所謂宿位只是一個「瞓係地下嘅床位」,且衛生環境惡劣,例如床鋪毁壞、有蝨患、毫無私隱。

阿潔表示,她患有精神疾病需要定期覆診,男友是她的精神支柱,惟現時缺乏2人政府資助住戶宿位,她不希望入住單人宿位後與男朋友分開,需要阿峰的陪伴與提醒自己服用精神病藥物,因此拒絕入宿「寧願一齊露宿都唔想分開」。阿峰亦指,兩人互相扶持極之重要,過去女友若忘記服藥,精神狀態會變得不穩。

寄宿易生摩擦 極需精神支援

另一位無家者陳小姐曾兩次入住宿舍,她表示這些宿舍都是「大通鋪」,而且大部份露宿者精神較為敏感,容易產生摩擦,財物被偷也無從追究,宿舍更曾發生蝨患,有小朋友被咬到需要去醫院求醫。

她在第一次入宿的宿期很短,兩個月就被趕出,形容「啱啱先開始返工儲到一筆錢就要我搬出去,根本無法經濟獨立」,她續指寄宿期間感到很徬徨和自卑,「即使有張床、兩餐飯食,但心靈創傷無法康復」,她認為很多女性露宿者需要精神支援,部份女性比較敏感脆弱,卻難以啓齒求助,希望政府著重照顧女性的心理健康,令一眾露宿宿擺脫既有心魔、重回正軌。

年過60的May曾做過「麥難民」,流連在麥當勞時財物經常被盗,餐廳亦會出盡辦法趕她離開,例如將冷氣、音樂調高。過去在露宿期間,睡覺時曾被他人「挨身挨世」,身邊女性無家者亦曾有被性騷擾的經歷,無能力保護好自己,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全港只有31個政府資助女性宿位 最多入住半年

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指,現時222個政府資助宿位中,只有31個女性宿位,可見宿位嚴重不足,且絕大部份沒有私人空間,其入住年期最多只是3-6個月,倡政府以隔間或獨立房取代「大通舖」,並將宿期延長至2年。

他又指,有時不同的社福機構會派送衣服包,但這些資源往往不按男女劃分,例如缺少內衣、衛生巾等,為針對女性的獨特需要,建議政府應成立專為女性而設的綜合服務中心及組織全女性的專業團隊服務女露宿者。

倡加強精神健康服務 設雙人宿位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薛錦屏表示,有個案在寄宿女性宿舍期間因有多餘床位空出,宿方安排男性入住,最後令到一眾女性紛紛離開重新露宿,大部份女無家者都想要私人空間,著重隱私及安全感。

薛又指,曾有個案與她分享曾在街露宿時受到受到性侵犯及性騷擾,認為男女性露宿者有不少分別,例如女性在情感、情緒及精神健康層面上有較強需要,現時的外展小隊每隊只有一個精神科護士,但護士無法診症及開藥,組織建議政府應增撥資源加強專為無家者而設的精神健康服務,聘用臨床心理學家及醫生,並加強與前線工作人員的溝通。

另外,組織亦建議政府應仿效英國設雙人宿舍,留意到很多女性無家者都因伴侶關係而選擇露宿,設宿舍後配合社工跟進及介入,相信有助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