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新手媽媽易患產後抑鬱症 照顧初生嬰休息不足易出事

疫情下新手媽媽易患產後抑鬱症 照顧初生嬰休息不足易出事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小燕今年28歲,原本任職售貨員,但去年因為發現意外懷孕,便決定辭職當全職家庭主婦。先生任職運輸行業,工作很繁重。小燕和先生婚後搬出來住,居住的地方與奶奶及自己娘家都相距甚遠。由發現懷孕到經歷十個月的孕期,兩口子一直懷着滿心喜悅,期待小生命的來臨。小寶寶終於出生了,小燕和先生都如獲至寶,心中的喜悅難以用筆墨形容。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副顧問醫生辛婥珩

出院後,小燕全天候在家照顧寶寶,努力餵哺母乳,每晚都陪伴在寶寶身旁。自從寶寶出生後,她已經很久沒有睡過好覺了。經歷幾個月沒有睡好的煎熬,小燕變得情緒低落、常常無故流眼淚、煩躁不安、食慾不振,連對自己喜歡的烹飪也失去興趣。加上屢次餵哺母乳不成功,小燕開始自責,對照顧寶寶的能力失去信心,有時候甚至覺得把寶寶生下來是錯誤的決定。心情欠佳,脾氣難免變得暴躁,常常因小事和先生爭執。先生又忙於工作,沒時間陪伴在側,小燕又沒有時間找朋友傾訴,令壓力日漸增加,情緒難以舒緩。

最終,小燕向社工傾訴,並獲轉介到公立醫院精神科門診求醫,醫生診斷她患上產後抑鬱症,在接受了抗抑鬱藥和心理治療後,不久便康復了。小燕的媽媽得知小燕患上產後抑鬱症後,主動幫助照顧寶寶,讓小燕有時間好好休息和照顧自己,並重新開始去享受當媽媽的樂趣。

產婦容易受情緒波動困擾。

事實上,產後婦女出現情緒低落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影響大約40至80%的產後婦女。由於受到荷爾蒙影響,媽媽們產後會變得情緒不穩定、容易哭泣、失眠、煩躁不安。這些症狀通常在產後三至五天出現,亦相對輕微,通常會在數天內自然好轉。

產後抑鬱症則影響約10至20%的產後婦女。換言之,每十位媽媽便有一至兩位有機會受產後抑鬱症的影響。病徵包括情緒持續低落、失去動力、失去興趣、疲倦、睡眠質素和胃口變差、內疚、自責、認為自己沒用、沒有人能幫助自己、生存沒有希望、難以集中精神等。這些症狀通常在產後六星期內出現,但亦可能在產後一年內發生。

更嚴重的是產後思覺失調,影響約0.1至0.5%的產後婦女。如果媽媽們開始出現幻聽、被害妄想、自殘或傷害寶寶的念頭,便要立刻求醫。這些症狀通常在產後兩星期內出現。

疫情持續令產婦壓力大增。

小寶寶出生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在面對新生命、新角色、新責任的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新手媽媽要面對的壓力更大。最近就有加拿大的醫學研究發現,新手媽媽因為精神及情緒問題求診,在疫情期間較以往增加了30%,特別是在生產後的三個月內。疫情期間的社交距離限制、因為經濟下行失去工作的經濟壓力、對病毒的憂慮,都令新手媽媽因受精神及情緒問題困擾而求診的次數增加。

及早識別產後情緒問題,接受治療,大多數婦女均能康復,好好享受愉快的親子時光。

《香港01》「01醫務所」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合作,隔一個星期二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筆下心澄】。

「澄」即是把水靜放,讓水中物沉澱,然後變得清澈。願你靜心細味每一篇小故事,見微知著,明白自己及別人的內心,把事與情看得更透澈。看得清楚,懂得珍惜,願此專欄能安撫你情緒的波瀾,享受歲月靜好。更希望你把這份體會和你關心的人分享,好讓美好人生的路上多一個夥伴。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