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擬辦中醫護士一年銜接課程 政府冀邀內地專才推動科研
將軍澳百勝角中醫院將成為本港首間中醫臨床試驗及科研中心,亦是三所大學中醫學生的培育之地。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 卞兆祥受訪時說,本地和內地實習各有千秋,希望可相輔相成,各佔學生實習時間的一半。
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說,本港有足夠中醫師人手,惟專才的闊度和深度不足,遂冀邀請內地專才來港,為個別專科或專病帶來突破性發展,並開發科研項目。他亦寄望中醫業界藉這數年時間,探討中醫專科培訓架構。至於護士方面,政府擬邀請護理院校,辦中醫護理銜接課程,料以一年兼職課堂形式面世。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 卞兆祥明言,中醫院會平衡地服務港大、中大和浸大的中醫教學需要,希望每名中醫學生有一半時間在中醫院實習,另一半時間於內地實習,相輔相成。
中醫實習有兩個階段,第一個係第三年課程的三個月,第二個是第六年整年,後者通常於病房實習。卞兆祥表示,廣州、上海等城市的中醫院,每日門診病人數目過萬,病人群組和病種非常豐富,相信遠超本港中醫院,有助臨床培訓。
不過,不同地方因應天氣和市民飲食習慣等,會產生獨有的病種。卞舉例說,「好多地方都有濕疹,但香港嘅濕疹個病呢,臨床特點是𢲷(抓)完之後,唧水情況多過北方好多,北方多數都是比較乾。」而本港的中醫註冊系統和住院環境亦與內地有所不同,需要讓學生熟習。
另外,政府亦會向中醫院撥資源,設立資助培訓職位,為執業中醫師提供初階及進階培訓,促進社區人才發展。
中醫院將成為本港首個中醫臨床試驗及科研中心,開幕五年內會啟用400張病床。卞兆祥期望好好運用病人群組,將來在中醫院作特別專題的臨床科研,為新的中成藥進行第一期和第二期臨床測試,研究新的治療方案成效。
另一方面,他亦希望擴闊現有中成藥的治療效果,「例如一款中成藥係治三種病,做咗新科研後,知道可以醫更多病,可以擴展到中成藥應用。」他的目標是在中醫院開拓中醫為主的新服務,繼而擴展到社區的中醫師。
除此之外,卞兆祥亦醉心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火氣到底係啲咩呢,今日發左一個脾氣,係咪真係火呢?係咪真係燥呢?係咪可以量化佢呢?未發之前可否預防呢?」他期望將老生常談的中醫醫理,投放到中醫院作臨床研究。
醫護人手方面,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稱,中醫院需在五年內,招募120至160名全職中醫師、20至25名全職專科西醫,以及160至200名護士,期望人手以本地醫護為主,本港市場有1萬名註冊中醫師,當中約8,000人正在執業;而本港三間大學每年誕生200名中醫畢業生,還未計算赴內地讀書的新力軍。
張偉麟認為本港有足夠中醫師,但本地中醫專才的闊度和深度不足。中醫院將設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及針灸專科,惟目前本港制度以全科醫師形式註冊,中醫師僅可以在名稱後註明內科、針灸或骨傷,而其餘三科似乎未有特別專才。因此,他希望邀請內地專才來港,以兼職或臨時註冊形式,為個別專科或專病帶來突破性發展,並開發及培訓科研項目,帶動本港中醫藥發展。
他亦寄望中醫業界藉這數年時間,探討中醫專科培訓架構,包括發展範圍、培訓要求及資歷要求等,在此議題取得共識。
至於護士方面,目前本港的培訓只得一種,課程以西醫為主。張偉麟指,現有課程涵蓋的的中醫基礎知識,不足以讓護士在中醫院實際操作。有見及此,食衞局中醫藥發展基金已資助個別機構,設計中醫護理銜接課程內容,包括中醫理念、中醫語言、治療手段、病人評估等。當局及後會邀請護理院校辦此銜接課程,料以一年兼職課程形式面世。
他相信,中醫院會要求登記或註冊護士,在入職前已接受一定中醫護理訓練,否則需在入職後進修中醫護理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