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2025年落成 中醫為主服務助慢性病患 設中西醫協作治療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本港首間中醫醫院位於將軍澳百勝角路,由浸會大學負責營運,將於明日(30日)動工,預計2025年落成,同年第二季投入服務。 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今(29日)早在港台節目表示,醫院的服務模式可分為純中醫、中醫為主,以及中西醫協作。市民可自行預約普通科門診及非資助服務,而6個專科門診需由中西醫轉介。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 卞兆祥舉例稱,純中醫服務可治療嚴重痛症;中醫為主服務可協助中風康復者恢復身體,若病人同時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便需依賴西醫維持治療;而中西醫協作服務適用於腫瘤科病人,透過中醫藥紓緩化療副作用。

+8

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稱,本港現時醫療制度下,九成中醫在私人市場工作。三間大學的中醫學院培訓不錯,但沒有臨床基地深造,科研方面亦未有具規模的臨床群組。政府希望藉中醫院推動中藥發展,除提供中醫服務,更是發展培訓及科研的平台。

醫院服務模式可分為純中醫、中醫為主,以及中西醫協作。張偉麟稱,純中醫服務是傳統中醫手法治療;中醫為主服務可幫助多種病患者;而中西醫協作是特別安排,「希望一加一等於三。」他又說,中醫院通常由中醫師主診,亦可與西醫商討後達成統一治療方案。他強調醫院是團隊模式,倘病人情況複雜,更可透過跨專科會議商量療法。

卞兆祥︰中醫為主服務可幫助中風康復者恢復身體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 卞兆祥解釋,醫院的方針是中醫為主、西醫輔助,最重要安全及臨床效果。他舉例說,純中醫可治療嚴重痛症,透過針灸、推拿、中藥等方法解決病人痛苦。中醫為主服務可幫助中風康復者恢復身體,若病人同時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等,便要依賴西醫維持治療。

而中西醫協作服務適用於腫瘤科病人,因化療屬西醫,但有不少副作用,如腸胃不適、嘔吐、神經麻痺等,中醫有助紓緩這些不適。醫師將按臨床情況給予治療,需洗腎的病人亦適合接受中西醫協作治療。

張偉麟︰第五年提供400張病床

張偉麟預計逐步開展中醫院服務,首年啟用門診及日間治療,第二年加入住院模式,其後再逐年加強,第五年全面使用400張病床,目標服務每年31萬診症人次。

中醫院65%為資助服務,由政府定價, 料與一般公營醫療服務類似;其餘35%為市場導向服務,收費由中醫院董事局決定。市民可自行預約普通科門診及非資助服務,如「治未病中心」、「名醫中心」等。以往中醫分科是全科,政府希望進一步發展,中醫院設有6個專科,包括內、外、婦、兒、骨傷及針灸,專科門診需由中西醫轉介。

卞兆祥稱,「治未病中心」針對處理市民亞健康問題,即容易導致慢性病的情況,在形成疾病之前糾正,減少日後患病可能性。中醫院會分辦市民體質並給予治療,譬如雙手冰冷代表陽氣不足。